1 / 20
文档名称:

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参考.doc

格式:doc   大小:76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参考.doc

上传人:春天资料屋 2022/10/15 文件大小:7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参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参考 】是由【春天资料屋】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三物理复习提纲参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初三(九年级)物理复****纲要参照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提高同学们的复****效率,对这一年的学****有一个更好的稳固,下边整理了物理复****纲要,供大家参照,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本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摆列密切,粒子间有强盛的作使劲。固体有必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地点,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使劲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立的形状,拥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凌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周八方运动,粒子间作使劲轻微,易被压缩,气体拥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和太阳系相像),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纳米科技:(1nm=10m),纳米尺度:(-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二、质量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
1/20
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地点、温度等没关。物理量符号:
m。
单位:kg、t、g、mg。
1t=103kg,1kg=103g,1g=103mg.
天平:1、原理:杠杆原理。
2、注意事项:被测物体不要超出天平的称量;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不可以把砝码弄脏、弄湿;湿润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可以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
左端的零刻线处,调理横梁上的均衡螺母,使天均匀衡(指
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摇动幅度相等)。(3)把物体放到
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理游码,使天均匀衡。(4)
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可以用天平称量质量。
三、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别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类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相关,遇到温度的影响,与质
量、体积没关。
公式:
单位:kg/m3g/cm31103kg/m3=1g/cm3。
2/20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四、丈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械: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丈量液体体积(可间接丈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
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当(能淹没物体,又不超出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3、用细
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整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纳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丈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
V2;3、用天平称出节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明显,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失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1、鉴识物质(测密度)2、求质量3、求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绘
3/20
运动是宇宙中广泛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地点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取决于
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经过的行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均匀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行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行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匀速度。三、时间和长度的丈量
时间的丈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minh
长度的丈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kmdmcmmmm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4/20
(1).使用前要注意察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丈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重要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野要与尺
面垂直,在精准丈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丈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构成。
偏差:丈量值与真切值之间的差别,叫偏差。
偏差是不行防止的,它只好尽量减少,而不可以除去,常用减少偏差的方法是:多次丈量求均匀值。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
个物体对其余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遇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概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力的表示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因素都表示出来
就叫力的表示图。
五、牛顿第必定律
亚里士多德看法:物体运动需要力来保持。
伽利略看法: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保持,运动之因此停下来,是因为遇到了阻力作用。
5/20
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必定律是在经验事实
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推理而归纳出来的,因此不可以用实验来证明这必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全部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相关。
牛顿第必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均衡
均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遇到的是均衡力。
二力均衡:物体遇到两个力作用时,假如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均衡。
二力均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向来线上,这两个力就相互均衡。
(二力均衡时协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遇到均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类性质叫弹性。
6/20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可以自动恢还本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类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遇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遇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
能否指在零刻度,假如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放手后,指针能否回到零刻度;(4)丈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丈量力时不可以超出弹簧秤的量程。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重力: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遇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
是,关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仿佛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
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
)
三、摩擦力
7/20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
对运动的趋向)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挡相对运动
的力,这类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均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接
触面越粗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向,没有发生相
对的运动。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转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
体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往常状况下,转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圆滑;(2)减小压力;(3)用
转动取代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因素: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2、动力:作
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
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5、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均衡条件:F1l1=F2l2.
8/20
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均衡时F1
五、其余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色:(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改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色:省一半力(忽视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可以改变
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索吊着物体,提
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
n为担当重物绳索断数)2、S=nh(n同上,h为重物被提高的
高度)。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劲。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拙程度必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相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没关。
压力的作用成效:(实验采纳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遇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
9/20
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
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例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由:是因为液体遇到重力,液体拥有流动
性。
液体压强特色:(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
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添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相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
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没关。
连通器:上端张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假如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空气遇到重力作用,拥有流动性而产
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