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1
文档名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版).doc

格式:doc   页数:1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版).doc

上传人:mkt365 2015/3/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整理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负数的认识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纸、卡片等。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二、教学例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

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2、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学生交流、讨论。
2、指出:因为+,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一、复****br/>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三、巩固练****br/>1、练****一第4、5题。 2、练****一第6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检测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节
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检测时间:两节课
内容:详见试卷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授课日期
月日
总第课时
课题
圆柱的认识
本节为本章第课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