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
第二部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第三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要点
第一部分职业病危害
职业卫生
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导致职业病发生是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在生产中存在的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或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毒物:铅、汞、苯等
生产性粉尘:SiO2 粉尘、煤尘等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溶铅
(2)物理性有害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等
异常气压: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和振动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
长期处于某种不良体位,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处于过度紧张
劳动强度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