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肠痈病(急性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
2016年10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证
主症:上腹部和脐周疼痛,继而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且痛处固定,呈持续隐痛,时有轻度阵发性加剧,局部压痛拒按,一般无反跳痛及腹肌紧张。伴有轻度发热、恶心欲吐、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舌苔腻,脉弦滑或稍数
一、常见证候要点
2、积热不散,肉腐成脓证
主症: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加剧,拒按,反跳痛明显,范围稍扩大,但仍局限于右下腹部,腹肌紧张加重,右下腹可扪及肿块。伴高热不退,恶心呕吐,纳呆,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而厚或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一、常见证候要点
3、阳明腑实,热盛伤津证
主症:腹痛剧烈,扩展到全腹,腹肌紧张更甚,全腹压痛、反跳痛、拒按、腹胀;高热持续,时有谵语,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似痢不爽、臭秽,小便频数似淋;甚则腹部膨胀,转侧闻水声,时时汗出,身皮甲错,两目凹陷,口干而臭。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1、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2、观察患者神志、血压、体温、呼吸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3、禁用热敷和灌肠,禁服缓泻剂,在未确诊前忌滥用止痛药。
4、症状缓解后可下床活动,慎起居,防外感风寒。
5、遵医嘱耳穴压豆阑尾、大肠胃。
6、遵医嘱指压穴位,腹痛剧烈时可指压阑尾(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天枢(位于脐旁两寸)等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恶心呕吐
遵医嘱补液抗炎等治疗。
急性发作时指导,卧床休息,呕吐剧烈时遵医嘱行对症处理。
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窒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指压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中脘(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三)高热
1、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2、按压配曲池(屈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术后一般护理
指导禁食水,完善术前准备。
(5)术后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和手术后护理常规进行。
(6)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以防术后发生头痛,6小时后可改为半卧位。
(7)鼓励患者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以预防肠粘连,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二)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少量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师处理,并鼓励患者多饮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术后肠蠕动恢复后遵医嘱循序渐进从流质到半流质到软食再到普食进食,忌暴饮暴食及食后作胀。
(2)瘀滞化热者,宜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3)热毒炽盛,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4)恢复期可进食高蛋白、新鲜蔬菜及水果,忌辛辣、肥厚、烟酒、生冷等刺激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