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6,047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ppt

上传人:luyinyzha 2017/8/21 文件大小:5.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急性冠脉综合征
神经内2科
正常血管内膜
纤维斑块形成
稳定斑块
不稳定斑块破裂
脂质沉积
管腔狭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破裂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组严重进展性疾病谱。
ACS概述
病因
绝大多数ACS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结果。
极少数ACS由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致(如动脉炎、外伤、夹层、血栓栓塞、先天异常、滥用***,或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 、性别:本病临床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临床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但在更年期后发病率增加。 :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相应的载脂蛋白B(Apo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都被认为是危险因素。此外脂蛋白(a)[Lp(a)]增高也可能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实践中,以TC及LDL增高最受关注。 :血压增高与本病关系密切。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患本病较血压正常者高3~4倍。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都与本病密切相关。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呈正比。被动吸烟也是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中不仅本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出数倍,且病变进展迅速。本病患者糖耐量减低者也十分常见。
危险因素
(二)其他的危险因素:
①肥胖。②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③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④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年龄<50岁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⑤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 (三)新近发现的危险因素:
①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②胰岛素抵抗增强;③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④病毒、衣原体感染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分类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ST段抬高的ACS:即ST段抬高急性心梗(STEAMI)通常发生于富含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红血栓所致的完全性冠脉闭塞的情况下。
非ST段抬高的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无ST段抬高心梗(NSTAMI)
通常发生发生于富含血小板的由血栓(白血栓)所致的非完全性冠脉闭塞情况下。
CCS心绞痛分级
典型心绞痛是NSTE-ACS的主要症状。
S)的心绞痛分级为判断标准。
心绞痛发作时伴低血压或心功能不全,常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