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文言文解题技巧
一、形势预测
1、分数预测:12分左右。
05年15分(两篇7+8赋分模式)
06年14分(一篇)
07年14分
08年12分
09年12分
10年12分
2011年的文言文材料可能还选自课外,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与课内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希望我们在复习的时候注意课内文章的理解与鉴赏,而不光是背诵。可以关注一下春秋战类文章
2、材料选择预测
3、 2011年陕西文言文题型
预测
1、实词解释
2、虚词解释(与课内结合起来)
3、翻译。
4、分析综合文章内容就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评价人物,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3、遇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
*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
*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乙事物。
*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
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
的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别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词,千万不能望文
生义,以今释古;否则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
如:曹操……将顺江东下。
(“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
(“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多指猪肉。)
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牺牲”, 古指祭祀用的牲
畜——今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古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
有时由于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的
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随着语言的演变,在现
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来的
两个变成了一个。
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
足以畜妻子。
“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
3、遇到多义词时,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
*六王毕,四海一。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数目,自然数的开始。)
(统一)
(相同、一样)
(专一)
(满、全)
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完全相同。如:窥谷忘反。
(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3)韵母相同。如:选贤与能。
(4)声韵均不相同。如:不亦说乎。
“反”通“返”
“亡”
通“无”
“与”通“举”
“说”通“悦”
二、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
语境,即上下文。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
和提示作用。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
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
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
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