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docx

格式:docx   大小:8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0/22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以同化策略、分段教学策略****题教学策略三方面探讨了物质的量教学方法。以期为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教学策略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是学生进入微观物质世界、探索微观知识的桥梁。物质的量知识贯穿于高中化学体系的全过程,一旦学生缺乏对这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就会直接影响物质的量相关计算与学****最终导致学生前后知识点的不连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能力,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体系。
一、采用同化策略引入概念
对于学生而言,无法用肉眼看到微观粒子,也无法直观感知这些微观粒子。这是因为微观粒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使学生对于抽象化的东西无法凭借生活经验去判断。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巧妙设计教学方案,从而加深对抽象化知识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学生已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之上引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知识:①曹冲称象。实现化整为零,即大象与石头的质量转化。②一粒米的质量。采用的方法是积小成大,即先称1000粒米的质量。这是一种典型的积微成宏化学方法。③举办校运动会。要求运用最快捷的方法计算全体学校人数,个人→班集体→全校人数。
对于庞大的个体数量,学生会****惯性地以“班集体”作为计算单位。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集合体的概念认识。知识的意义并没有生搬硬套地引入给学生。达到了巩固基础知识和主动构建新知识的目的。无论是原子还是分子,其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比如水作为生命之源,由水分子构成,×1021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一个去数它们的个数,将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这时教师引入“物质的量”相关知识,并借用这个物理量表示微观粒子的集体,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以“同化”理论作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展开物质的量教学探讨。比如一副眼镜是2个镜片、一双袜子是2只等。“物质的量”单位是mol(摩尔)。采用同化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点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并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转换成理性认识,实现新旧知识的结构化目的。。×10-23g。让学生主动计算结果,×1023是一个约数。然后再引入
1mol粒子的粒子数。
在实际学****中,学生很容易将物质的量和摩尔相关知识混淆,没有在区分两者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探讨。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时间和长度等物理量,采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区分两者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是物理量,mol是它的单位。
二、分段教学策略
分段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是“发展”。在同化教学策略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能力,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分段教学形式创设最近发展区。在物质的量这一章节内容中,复****微观粒子是第1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作铺垫。学生理解了物質的量相关概念知识之后,就需要对物质的量进行计算。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并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认识,并不是为了生搬硬套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课堂教学。微观粒子与宏观量之间存在关联性,通过分段教学形式,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构建物质的量和质量等计算关系框架知识体系。而不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方式以及计算公式。但是框架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时间,只有在学生熟悉和理解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知识和计算公式之后,教师再适当加强有关计算训练。
采用分段训练的计算教学模式如下:首先,要求学生熟悉概念和内涵知识之后掌握简单的公式换算。然后,采用逐层逐步的方式提高计算难度和深度。在除初学阶段,学生不适合高强度的综合训练,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压力过大造成学生消化不良。比如在讲解摩尔质量的计算过程中,可以分阶段逐步展开教学。第一阶段,讲解m=n·M的基本计算;第二阶段,讲解以n为中心和其他NA、VM、CB等物理量之间转换的计算;第三阶段,在摩尔质量计算基础上延伸知识点,引入平均值法和十字交叉法等较难的计算方法。
三、组合****题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体系中****题教学是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题的组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最优****题教学方案,并采用多元化、灵活性的解题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抽象化的问题直观化和规律化,进而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比如要配置100mL2mol·L-1的NaCl溶液。首先,先对溶液质量称重。教师公布答案之后,让学生思考把100mL改为60mL,应该选用的溶液质量为多少?假设把溶液换成H2SO4,实验步骤会发生变化吗?通过****题拓展,并采用对比教学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再比如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引起配制误差的因素较多,比如实验设备因素、人为因素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选用典型误差操作情况分析,并总结化学规律。误差分析都是抓住公式c=nv=mmv分析错误操作后对物质量的影响。
四、结束语
人教版物质的量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分为多个课时。教学以教学目标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制定全面系统的教学方案。如此一来,每个课时的内容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框架,学生能够结合前后知识点熟悉和把握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制定****题训练方案,达到巩固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物质的量”学****支架搭建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王磊,支瑶,“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研究——“高端备课”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之一[J].化学教育,2010,(01):3-7,28.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