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疑难问题-施岚青
疑点讨论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遇到一些很特殊知识点、它们是《考试大纲》规定要考的内容、在十年注册考试的过程亦考过几次。但在不同的《教材》、《手册》中对这些特殊的知识点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由于二种答案的差值并不十分悬殊尚可接受、故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大家不太计较。然而考试的答案是唯一的,其中只有一个计算结果能被接受、故有一个如何取得考分的问题。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均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区段中被不同的工程师应用于设计中,讲述这些不同解法的《教材》、《手册》均有相当高的“权威性”,故很难判断考试中应该采用那种解法。过去我的教法是同时介绍这些不同的解法,请工程师自己决定在考场中用那种解法。目前注册考试的难度太大、竞争太剧烈、已达到必须“分分计较”的阶段,己使我们要关注到每一个可能失分的细节,在这种背景下促使我想认真对待这些为数不多的“疑难问题”,特此“抛砖引玉”向大家求援。希望大家帮助分析、力争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处理办法。
------------------------------------------------------------------------------- 《疑难问题A》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μ2(单层房屋山墙)
【1】某单层房屋的山墙、横墙间距为15m,山墙顶
与屋盖系统有可靠拉结。带壁柱墙的高度(自基础顶
面至壁柱顶面)为12m,开有4m宽的门和2m宽的窗。
①μ2=(1-)=(1-×)=
②μ2=(1-)=(1-×)=
【2】某单层房屋的山墙尺寸如图所示,刚性方案,山
墙与屋盖拉结,横墙间距为15m,两中间壁柱间的山墙
上开门洞宽度为3m,基础顶面至壁柱顶的高度为
。
①μ2=(1-)=(1-×)=。
②μ2=(1-)=(1-×)=
注:《手册》采用解法①较多、《教科书》采用解法②较多。
民意调查:(请投票在“我采用的解法”中)
我采用解法①:
我采用解法②:
《疑难问题B》利用短角钢连接型钢的螺栓数目
《钢结构设计规范》“在构件的端部连接中,当利用短角钢连接型钢(角钢或槽钢)的外伸肢以缩短连接长度时,在短角钢两肢中的一肢上,所用的螺栓数目应按计算增加50%”。对本条的理解在各本《教科书》和《手册》中出现了三种说法:
【1】在短角钢竖间肢上,所用的螺栓数目应按计算增加50%。
【2】在短角钢水平肢上,所用的螺栓数目应按计算增加50%。
【3】在短角钢任意一肢上,所用的螺栓数目应按计算增加50%。
--------------------------------------------------
民意调查:(请投票在“我采用的解法”中)
我采用解法①:
我采用解法②:
我采用解法③:
《疑难问题C》汽车荷载制动力标准值
《汽车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条第1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