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5
文档名称:

《智慧的启迪 中外哲理故事》浙大学习读物.pdf

格式:pdf   大小:1,452KB   页数:2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智慧的启迪 中外哲理故事》浙大学习读物.pdf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8/22 文件大小:1.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慧的启迪 中外哲理故事》浙大学习读物.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纪昌学射*
古代有一个射箭的能手, 叫甘蝇,他拉弓射箭,弓无空
拉,箭无虚发,利箭所到,飞鸟落地,走兽倒伏。他的学生飞
卫, 跟着甘蝇学射,本领超过了他的老师。
有一个叫纪昌的,他又跟飞卫学射。飞卫对他说:“你要学
好射箭,先要练不眨眼的功夫,要练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
的程度,然后才可以跟你谈学射技术。”纪昌回到家里,就照
飞卫的话,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用眼盯着飞来飞去
的织布机的梭子。这样苦练两年之后,即使有锥子刺到他的眼
眶边,他也能做到不眨眼睛了。这时,纪昌就把练习的成绩高
高兴兴地去告诉他的老师。他的老师飞卫听了纪昌的学习情况
之后说:“还不行,你还要练习眼力,要把很小的东西看得很
大,把很细微的物体看得很清楚,那时你再找我。纪昌又回
到家里,他用了一根牛尾毛拴上一只虱子,挂在窗户上,天天
目不转睛地看着它。十天之后,虱子在他的眼睛里显得大起来
了。三年以后,他看到虱子如同车轮一般。回头再看别的东西,
象是一座座的小山在他的面前。于是他就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
成的弓,楚国出产的竹竿做成的箭来射这只虱子。结果,箭穿
根据《列子汤问篇》编写
过虱子的中心,牛尾毛却没有断。
这时候,纪昌又去告诉他的老师。他的老师高兴得跳了起
来,拍着胸脯说道:“好,你已经学成了。”
看了这个故事,人们会对纪昌“利箭穿虱心”的过硬本领表示敬佩;
而更值得敬佩的是他为获得这种过硬本领而勤奋刻苦学习的精神。今
天,我们只要有这点精神,就能在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道路
上攻克一切困难,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鼯鼠的本领
田野里有一种名叫“鼠”的小动物,它身怀五种本领:
会飞、会走、能游泳、能爬树,又会掘土打洞。但是,它一种
本领也不精,一种技能也不好。说来可怜,会飞吧,还飞不上
屋顶;会游泳吧,连一条小溪也渡不过去;会爬树吧,又爬不
到树梢;走呢,还不如人走得快;掘土打洞,竟藏不住自己的
整个身体。
名义上是学会了五种本领,其实,一样也不中用,这怎能
说它有本领呢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掌握和精通许多学问,在一定
时期内,只有集中主要精力钻研一门,并持之以恒,才能搞出成绩来。
如果好高鹜远,样样都想学,样样都要精通,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
个,蜻蜒点水,边学边丢,其结果必然一事无成,“五技而穷”。
根据蔡邕《劝学篇》的有关内容编写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医生对人谈起生梨和枣子的药性,说是“生梨对
于人的牙齿有好处,但对脾却有害;枣子呢,正好相反,对脾
有益,却对牙齿有害。”
有人听了这话便说:“我倒有个妙法,可以避免这些缺点。”
医生说:“请你讲讲看,有什么好办法。”
那个人就说:“吃梨子的时候,我只是嚼,却不咽下去;
吃枣子呢,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岂不是既不伤害脾
脏,又不会弄坏牙齿吗?”
有人笑他说:“照你这样吃法,不是要把一个一个的枣子
囵吞下去吗?”
好读书,不求甚解,犹如人们吃枣不加咀嚼,连皮带核整个吞下肚
子去。结果是,不辨滋味,食而不化。这就告诉人们,学习一定要开动
脑筋,不能生吞活剥。只有独立思考,刻苦钻研,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按图索骥*
伯乐是古代有名的“相马”专家,能识千里马。他的儿子
很想把这项技术继承下去,以免失传。于是把父亲根据以往经
验总结出来的“相马经”读得烂熟,出去“相马”时,就拿在
手上,完全按照书上绘的各种马的图形一一加以对照。相马经
上说,如果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就是千里马
原文见白斑《湛渊静语》
原文见《艺林伐山》。
了。于是他就依照这些去相马,结果找到了一只癞蛤蟆,带了
回来对他的父亲说:“出去了好总算找到了一匹千里马,
它的额头和两只眼睛同书上说的差不多,就是蹄子不象垒起来
的酒药饼。”伯乐听了,只是哭笑不得地说:“这马太好了,
它只会跳,你怎能驾驶得了呢?”
《相马经》是伯乐一生相马经验的总结。他的儿子虽然熟读了父亲
的《相马经》,但是,只会搬用《相马经》上的几句话,套到复杂的现
实事物上去,结果,堂堂的相马专家的儿子居然闹出把癞蛤蟆当成千里
马的大笑话来。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因此,不能死背教条,生搬硬套,而应注意
正确地理解和消化,灵活运用。
卖弄斯文*
一个秀才买柴,他向卖柴者招呼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
不懂什么叫“荷薪者”,但知道“过来”两个字的意思,就把
柴挑到秀才跟前来。
秀才指着柴,文诌诌地问:“其价几何?”
卖柴的虽然不晓得什么叫做“其价几何”,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