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5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八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中心:.《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4、结构: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
  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第三段描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
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随着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 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 叫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 反:通“返” 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干
2、解释重点字。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7)急湍:急流的水(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10)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11)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12)相鸣:互相和鸣(13)⑥戾天:到天上;戾,至(14)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15)经伦:筹划、治理。(16)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18)犹:好像,如同。(19)交映:互相掩映。(20)见:同“现”,显现,显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
。(4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的厌恶。(重点)
  6、理解背诵。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总的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对偶句)
  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苦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重点句翻译。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8、欣赏。急湍甚箭,,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9、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感慨?你怎么样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对***的厌恶。(也是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0、讨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答: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简直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一、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二、重点解词
  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何极:哪有穷尽。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越:到了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制:规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5)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以:来。6)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晖:日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10)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备:详尽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2)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13)霪雨霏霏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连月不开开:放晴。国:京城。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去:离开。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集:栖止。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小草;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把:持。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21)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归:归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26)不以物喜以:因为。心旷神怡怡:愉快。
重点语句翻译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具同“俱”,全。
四、文章知识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
  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4、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③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⑤“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河北省中考填空题)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和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有《永州八记》、“三戒”
一、词语:
:格外。
,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大约。 :呆呆的样子。
,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跟从。
:向西。 :在下面。
:往下。 :在空中。
,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逗乐。
,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离开。
二、句子翻译。(注意划线句子默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课文理解:
?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幽静。潭水清洌,全石为底,竹树环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作者的感受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密联系,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
,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抒发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栩栩如生,动静结合,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潭水的清澈。 8、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9、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10、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段意:
第1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写潭的概貌。
第2段写潭水清澈见底,游鱼怡然自乐。
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
第4段写潭上四周景色给人的感觉。
第5段记下同游者的姓名。
五、重点句:
(1)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侧面描写水的清澈)
(2)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描写潭上多姿的树蔓的语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六、写作者心情的诗句: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七、心情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之情,后来这种感情发生了变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折射反映,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八、本文表达的作者情感: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对景物的感受正是他此刻内心情感的生动写照。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概括了小石潭的环境清幽的特点,又浸透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感情和压抑的心境。
③“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交待了他离开小石潭的原因。其原因并非已尽游兴,而是触景生情,忧伤之至,不能不赶快离开此处。从此出可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却又最终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
九、语段赏析:
1、第1段:
①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冽,正由于它是个“石潭”
②从正面直接描写:写出石潭中种种形状和姿态不同的石头。然后又就树木的长势从旁描绘
“石”:蒙---覆盖着,络---缠绕着,摇---晃动着,缀---连结着,树木的种种姿态,正说明了它是长在石头上的。
2、第2段: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继而写鱼儿的影子,借目光来显示,这是从感觉的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太阳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
这一段也写了鱼,展现生动的画面。先写鱼呆呆的一动不动,潭底石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再写鱼儿飞快的窜往远处,一会游过来,一会游过去,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最后用拟人的手法,说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妙趣横生。
3、第3段:
这一段写溪流,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地比喻,写出了溪流的曲折。“斗折”写的是溪身,这是静止的;“蛇行”写的是溪水,这是流动的,一动一静,各具特色。“犬牙差互”写的是两岸的形状。潭是“石”潭,岸是“石”岸,特征突出。

4、赏析第4段:
写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十、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十一、知识点归类:
1、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心乐之(乐:喜欢。) ③近岸(近:靠近。)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⑤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⑥下见小潭(下:名作状
日光下彻“下”名作状 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⑦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弯曲的~ ⑧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⑨悄怆形容词作动词,且是使动用法 ⑩凄神寒骨“凄”使动
2、古今异义:
①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③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一词多义:
①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②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③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④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⑤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满井游记》
一、文学常识: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又字无学,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枯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记叙初春景色的抒情散文
二、词语解释
燕(yān):河北北部地区,这里指北京一带。
花朝节(zhāo):传统节日名,在农历二月十二日(也有说是二月初或二月十五日)。相传着一天为百花生日。
冻风时作(zuò):冷风不时的刮起来,作:兴起。局促:拘束。
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和:暖和。偕(xié):一同。土膏:肥沃的土壤。膏:肥沃。
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冰皮:河面冰层,指水面凝结的冰层犹如皮肤。乍:刚刚,开始。
鳞浪:像鱼鳞似的细波浪。晶晶然:光亮的样子
新开:新打开。匣(xiá):指镜匣
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为,被。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娟然:美好的样子。倩女之靧(huì):美丽的少女洗了脸。靧,洗脸。
髻(jì)鬟(huán)之始掠:刚刚梳好髻鬟。鬟,梳成的环形发髻。掠,这里指梳理头发。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浃(jiā):湿透。曝(pù)沙之鸟: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
呷(xiā)浪之鳞:浮到水面吸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狐兔兽类;羽,指飞禽;鳞,指鱼等水生动物;鬣,指马驴一类动物。
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通“隳”,毁坏、耽误。
潇然:形容无拘无束潇洒的样子。此官:当时作者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恶(wū)能:怎能。纪:通“记”,记述。
(二)、通假字
1.“堕”通“隳”,毁坏。例句:不以游堕事。
2.“纪”通“记”,记载,记游。例句:恶能无纪。
(三)、词类活用
:鱼鳞,这里是指像鱼鳞一样例句:鳞浪层层
,泉水,这里是用泉水煮的意思。茗,茶,这里是喝茶的意思。
例句:泉而茗者罍,酒杯,这里是举起酒杯的意思。例句:罍而歌者
蹇,驴,这里是骑驴的意思。例句: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擦拭,这里是擦过的样子。例句:娟然如拭
(四)、古今异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古义:拘束,限制。今义:紧迫,拘谨,不自然。
②柔梢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名词,一种披在肩上的没有袖子的外衣。
8、相关成语
①汗流浃背: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②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③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④飞沙走砾:沙子飞扬,石砾滚动。形容风很大。
三、翻译句子
例句: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文:能够不因游玩而误事,潇洒地徜徉于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我)这种闲职啊。
例句: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译文:鸟的羽毛、鱼的鳞鳍都透着喜气。
例句:局促一室之内。译文:拘束在一间房子里。
例句:城居者未之知也。译文: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例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译文: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地徜徉。
例句:山峦为晴雪所洗。译文:山峦被融化的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