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竖曲线的绝杀.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竖曲线的绝杀.doc

上传人:wz_198614 2017/8/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竖曲线的绝杀.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竖曲线的绝杀
第三节公路施工测量
公路施工测量:恢复路线中线、施工控制桩、路基边桩的放样及竖曲线的放样。
一、路线中线的恢复测量
恢复中线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与路线中线测量方法基本相同。
对路线水准点进行复核。
二、施工控制桩的测设放样
能够有效地控制中桩的位置,需要在不易被施工损坏、便于引测和保存桩位的地方设置施工控制桩。常用的测设方法有以下两种。
1、平行线法
平行线法是在设计的路基范围以外,测设两排平行于道路中线的施工控制桩。
用于地势平坦、直线段较长的地区。
2、延长线法
延长线法是在路线转折处的中线延长线上或者在曲线中点与交点的连线的延长线上,测设两个能够控制交点位置的施工控制桩。
用于坡度较大和直线段较短的地区。
三、路基边桩的放样
路基边桩测设是在地面上将每一个横断面的路基边坡线与地面的交点用木桩标定出来。
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距离来确定。
常用的边桩测设方法如下:
1、图解法
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距离,在实地用皮尺沿横断面方向测定其位置。
2、解析法
路基边桩至中桩的平距系通过计算求得。
(1)平坦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
填方路基称为路堤, 堤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
D = + mh
挖方路基称为路堑, 堑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D= +S+mh
B为路基设计宽度;1:m为路基边坡坡度;h为填土高度或挖土深度;
S为路堑边沟顶宽。
(2)倾斜地段路基边桩的测设
在倾斜地段,边桩至中桩的距离随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
路堤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
斜坡上侧 D上
= +m (h中-h 上)
斜坡下侧 D下
= +m (h中+h 下)
路堑边桩至中桩的距离为
斜坡上侧 D上
= +S+m (h中+h 上)
斜坡下侧 D下
= +S+m (h中-h 下)
B、S和m为已知,h中为中桩处的填挖高度,已知。
h上、h下为斜坡上、下侧边桩与中桩的高差,在边桩未定出之前则为未知数。根据地面实际情况,参考路基横断面图,估计边桩的位置。
测出该估计位置与中桩的高差,据此在实地定出其位置。
采用逐渐趋近法测设边桩。
四、竖曲线的测设放样
在路线纵坡的转折处,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竖曲线测设元素:
竖曲线的转角
当α<0时为凸形竖曲线,α>0时为凹形竖曲线。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E =
竖曲线上任一点P距切线的纵距(亦称高程改正值)为
y=
第四节桥涵施工测量
桥梁和涵洞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墩、台定位测量和墩、台基础及其顶部测设。
一、桥梁墩、台定位测量

当桥梁墩、台位于无水河滩上,或水面较窄,用钢尺可以跨越丈量时,可用直接丈量法。直接丈量定位时,其距离必须丈量两次以上作为校校。
~2cm时,则认为满足要求

墩、台中心处安置反光镜,测距仪与反光镜通视,不管中间是否有水流障碍均可采用。
墩台中心坐标(X、y)已设计出,则可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