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操作系统1-3章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操作系统1-3章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操作系统1-3章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操作系统1-3章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操作系统1-3章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调度类型:
:P70
主要用于:批处理系统中,实现多个后备作业的调度
系统每次调度需要决定接纳多少个作业,以及哪些作业被接纳。
:P71,实现内存中多个进程的调度
可用应于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能常分为抢占式调度和非抢占式调度。
抢占式,剥夺CPU的主要原因是紧迫度高的进程到达,或较短作业到达,或者
当前进程已运行完一个时间片。丢失CPU后的进程一般要返回到就绪状态。
非抢占式,当前运行进程失去CPU的原因是,程序运行完毕或者运行受阻。
:P72,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吞吐量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
一旦内存空间紧张,就可以将部分进程调出到磁盘挂起来,只要内存空间宽松就通过中级调度将具备条件的进程调入内存。它实际上是存储器中的对换功能。
调度类型与模型
第三章知识点
调度模型:
仅有进程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P72
具有高级和低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P73
同时具有三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P73
三种模型的区别
调度准则:
面向用户准则:周转时间短,响应时间快,截止时间的保证,优先权高及时处理
面向系统准则:系统吞吐量高,处理机利用率好,各类资源的平衡利用
计算: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选择一个具有最高优先级的作业投入运行,优先权分静态和动态
:选择一个最短的作业投入运行。

:作业等待时间越长,响应比越高
:多就绪队列,每一队列一优先级和一时间片。各队列采用轮转法。时间片内完不成,转入下一级队列。
计算:各调度算法的执行顺序,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响应比
调度
调度算法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死锁
实时调度的要求:实时任务应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供调度时使用,如就绪时间、开始截止时间、结束时间、处理时间,优先级等
为了实现实时任务的截止时间要求,系统应能够根据任务需要,自主决定调度方式。同时应当肯人快速响应中断,快速分派任务能力
实时系统的调度
实时调度算法:非抢占(时间片轮转、优先权),抢占(基于时钟中断、立即抢占)P83区别,常用调度算法(最早截止优先、最低松驰优先)
计算:处理机可调度的条件,常用调度算法的执行顺序
多处理机调度
多处理机类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对称和非对称
调度方式: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调度算法:自调度,成组调度
调度类型与模型
调度模型:仅有进程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具有高级和低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同时具有三级调度的调度队列模型
调度类型:高级调度、低级调度、中级调度
调度准则:面向用户准则、面向系统准则
计算: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先来先服务、高优先权、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法、高响应比优先、多级反馈队列调度
计算:各调度算法的执行顺序,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响应比
调度算法
调度
实时调度的要求
实时系统的调度
实时调度算法:非抢占(时间片轮转、优先权),抢占(基于时钟中断、立即抢占)P83区别,常用调度算法(最早截止优先、最低松驰优先)
计算:处理机可调度的条件,常用调度算法的执行顺序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多处理机类型:紧密耦合和松散耦合,对称和非对称
调度方式:静态分配,动态分配
调度算法:自调度,成组调度
多处理机调度
死锁:P90
死锁产生的原因:竞争资源,进程间推进顺序非法
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P92
死锁的基本概念
死锁
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P92
预防方法以:P93
安全状态:P95
利用银行家算法避免死锁:判断是否安全,申请后资源是否可分配
死锁的处理
进程的产生
程序的顺序执行及其特征:P26,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前驱图的定义:是有向无循环图,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P27,根据图写前驱关系。根据关系画前趋图。
程序的并发执行及其特征:P28,间断性、失去封闭性、不可再现性
进程的定义: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第二章知识点
进程的产生与描述
进程的特征:P29,结构特征(程序段、相关数据段和PCB构成进程实体)、动态性(进程实质是进程实体的一次执行过程,动态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特征)、并发性、异步性(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
进程的状态:P30,就绪状态、执行状态、阻塞状态、挂起状态
状态之间的转换关系P32
进程控制块:作用P32、包含的信息屏P32、组织方式P33
进程的描述
进程的创建:P34,父进程与子进程的关系,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进程创建的过程
进程的终止:P35,引起终止的事件
进程的阻塞与响醒:P36,过程,相关原语
进程的挂起与激活:P38,过程,相关原语
进程控制
进程同步的基本概念:P38,进程同步的主要任务,资源共享和进程合作的进程间的制约关系,临界资源概念,临界区概念,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
进程同步
信号量机制:P41,整型信号量(缺点),记录型信号量,AND型信号量,信号量集,各自适应使用的情况、使用规则和算法。
信号量的应用:利用信号量实现互斥,实现前趋关系P45
经典进程同步问题: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读者-写者问题
使用方法
进程管理
定义:P51
组成:P51
应用:P53
管程
进程通信的定义:P54
通信的类型:(交换信息量的多少)高级和低级
高级通信分:共享存储器系统,消息传递系统,管道(是一共享文件)
消息传递通实的实现方法:直接通信(发送和接收原语),间接通信(发送和接收都通过信箱,信箱的分类)
消息缓冲队列通信机制:数据结构,发送接收P60
进程通信
引入线程的目的:P60
线程的属性:P61
线程的状态:无挂起状态
线程的类型:P64内核支持线程,用户级线程
线程控制:P65
线程
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
作用: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用作扩充机器
目标和作用
第一章知识点
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发展阶段:人工操作方式,脱机输入输出(出现外围机),单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无交互能力),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实时控制,实时处理),
发展过程
概述
特征和功能
特征:并发,共享,虚拟和异步,并发是前提
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管理
结构:无结构,模块化结构,分层次结构
微内核OS结构:以微内核为核心,以客户/服务器为基础,采用面象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的特征
发展:微机操作系统,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结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