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操作系统知识点梳理8项.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操作系统知识点梳理8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操作系统知识点梳理8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操作系统知识点梳理8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操作系统知识点梳理8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操作系统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包括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两大类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硬件系统: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以及各种类型的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
软件系统:各种程序和数据
软件系统又分为:应用软件,支撑软件(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编译器)
集中了资源管理功能和控制程序执行功能的一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
: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一方面向程序开发和设计人员提供高效的程序设计接口  二向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用户提供接口)

并发,共享,随机
4。操作系统的功能
进程管理 存储管理 文件管理 作业管理和设备管理,用户接口



C语言编写,多用户,多任务,分时操作系统 ,树形文件系统

20世纪70年代  微软MSDOS单用户单任务
1984年    苹果操作系统
1992      
1995    window95
1991    linux遵循UNIX标准POSIX继承UNIX全部优点


操作系统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随后的发展多了 个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特点成批处理。目标系统资源利用率高 作业吞吐率高(单位时间内计算机系统处理作业的个数)
          缺点:不能直接与计算机交互不适合调试程序    
  
    运行模式:用户模式,特权模式  
    为用户服务的用户模式称作为目态  为系统专用的特权模式称为管态
    机器指令划分为一般指令和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包括(输入输出指令,停机指令)
  
多道程序的基本思想是在内存中同时保持多大作业,主机可以以交替方式同时处理多个作业
分时系统
设计思想:分时操作系统将CPU的时间划分为若干个小片段 称为时间片
特点: 多路性,交互性,独占性,及时性
分时系统追求的目标是及时响应用户输入的交互命令,用来衡量系统及时响应的指标是响应时间,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实时系统
是使计算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
主要目标在严格时间范围内,对外部请求作出反应,系统具有高度可靠性
几个方面的能力
1实时时钟管理


嵌入式操作系统
高可靠性,实时性,占有资源少,智能化能源管理。易于连接,低成本
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单用户多任务
网络操作系统(NOS)
目标:相互通信及资源共享
两种模式:集中式,分布式
分布式操作系统
特征:是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
    实现资源的深度共享
    透明性
    自治性
集群是分布式系统的一种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主要不同在于:网络操作系统可以构架与不同的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不要求对网络资源透明的访问,对本地资源和异地资源访问区别对待
分布式操作系统强调单一操作系统对整个分布式系统的管理,调度
智能卡操作系统
指令集有ISO/IEC7816-4  提供的指令类型:数据管理类,通信控制类,安全控制类
四个基本功能:   资源管理,通信管理,安全管理,应用管理
智能卡硬件资源:CPU,存储部件,通信接口
操作系统结构
整体式结构层次式结构微内核(客户机/服务器,典型的WINDOWSNT)
操作系统第二章
处理器的构成: 运算器,控制器,一系列寄存器和高速缓存
          运算器:实现任何指令中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负责控制程序的运行的流程
          寄存器:指令在CPU内部作出处理的过程中的暂存数据,地址及指令信息的存储设备。在计算机的存储系统中具有最快的访问速度
          高速缓存:位于CPU和物理内存之间,一般有内存管理单元管理,访问速度快于内存,低于寄存器
:用户可见寄存器(数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条件码寄存器)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程序状态字PSW)
大致分为5类      访问存储器指令,算术逻辑指令,I/0指令,控制转移指令,处理器控制指令

          特权指令:只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包括启动某设备指令,设置时钟指令,控制中断屏蔽的某些指令,清主存指令,建立保护指令)
          非特权指令:用户可以使用的  
:划分为管态和目态
          管态一般指操作系统管理程序运行的状态,又称为特权态,系统态,
           目态一般指用户程序运行时的状态,又称为普通态,用户态
    
          目态->管态的转换  通过中断或者异常
          管态->目态     通过PSW指令(修改程序状态字)
  包括(CPU的工作状态代码,条件码,中断屏蔽码)
3存储体系作业和程序只有存放在主存储器(又称内部存储器或者内存)中才能运行
  
          主要考虑的三个问题:容量,速度,成本
          速度: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硬盘存储器,磁带机/光盘存储器
  界地址保护,存储键
4中断和异常
    :CPU对系统中或系统外发生的异步事件的响应
    引起中断的事件:中断事件或中断源
    中断向量表:程序状态字+指令计数器
    中断技术解决了主机和外设并存工作的问题
    作用:能充分发挥处理器的使用效率
        提高系统的实时能力
    
    是由正在执行的指令引发的
中断和异常的分类
典型的中断:时钟中断,输入输出中断,控制台,硬件故障;
典型的异常:程序性中断。访管指令异常
5中断系统
中断系统的组成:中断系统的硬件中断装置和软件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信号的接收,响应和处理过程简要的归纳为:接收和响应中断,保护中断断点现场,分析中断变量,调用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结束回复现场,继续执行

I/0中断,时钟中断,硬件故障中断,程序性中断,系统服务请求(访管指令)

多级中断与中断优先级
硬件决定了各个中断的优先级别
在同一中断优先级中多个设备接口中同时又中断请求时 :固定优先数,轮转法
(可屏蔽和不可屏蔽)
    机器故障中断不可屏蔽

系统调用和一般过程调用区别
系统调用:调用程序在用户态,被调用程序在系统态
一般过程调用:在相同状态(核心或者用户态)
系统调用分类:进程控制类,文件操作类,进程通信类,设备管理类,信息维护类

I/O结构,通道,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以及缓冲技术
通道:代替CPU对I/O操作的控制,从而使CPU和外设可以并行工作,所以称为I/O处理机
DMA技术自动控制成块数据在内存和I/O单元之间的传送
缓冲技术:数据暂存技术,设置一个缓冲区。
采用缓冲区的根本目的:CPU处理数据的能力与设备传输数据速度不相匹配,需要用缓冲区来缓解速度的矛盾。

一般分为硬件时钟软件时钟
用途分为绝对时钟相对时钟(又称间隔时钟)
操作系统第三章 进程线程模型
1多道程序的设计模型
采用多道程序的设计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

特点:顺序性,封闭性,程序执行结果的确定性,程序执行结果的可再现性

通常采用并行操作技术。
多道程序设计环境的特点
根本目的:提高整个操作系统的效率。
衡量系统效率的尺度:系统吞吐量 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处理作业的道数。
多道程序的特点:独立性,随机性,资源共享性

并发执行,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在计算机中同处于以开始执行且尚未结束的状态
      并发程序在执行期间具有相互制约关系
      程序与计算不在一一对应
      并发程序执行结果不可再现(宏观上是同时进行的,但从微观上,在单个CPU中仍然是顺序执行的)
:进程控制块的概念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分为系统进程和用户进程(系统进程优先级高于用户进程)
进程和程序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从静态角度,进程是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区别:程序是静态的,进程是动态的
进程的特性:
并发,动态(动态产生,动态消亡),独立(相对完整的资源分配单位),交往(相互作用),异步(相互独立不可预知的前进)。

三状态:运行就绪 等待
就绪->运行  进程被调度的程序选中
运行->就绪  时间片用完
运行->等待  等待某事件发生
等待->就绪  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
五状态:
运行,就绪,阻塞,创建,结束
状态转换:创建进程,提交,调度运行,释放,超时,事件等待,事件出现。
七状态:
运行 阻塞,创建,结束,就绪挂起,阻塞挂起,就绪
新引入的状态(挂起和激活)

分为调度信息和现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