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14、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一个物体重5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60g,这个物体会上浮。一个物体重100g,用弹簧秤测出它受到的浮力是80g,这个物体会下沉。
16、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测量比较液体密度的仪器叫比重计。
19、科学探究要经历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过程。
20、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二、连线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三、实验题
把两个重量相等的马铃薯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在甲水槽中马铃薯下沉,在乙水槽中马铃薯上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答:两个水槽中的水不一样,一个是清水,一个是浓盐水。
你有什么办法让甲水槽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答:加食盐。
你有什么办法让乙水槽中的马铃薯沉下去?答:加清水。
四、简答
1、如何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浮力的大小?
答: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第二单元热
一、填空
1、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晒太阳、吃热的食物等方法来保暖。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4、许多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5、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6、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8、(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9、同体积的冷水比热水重。
10、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1、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的。
12、钢条、木块、空气中,传热性能最好的是钢条,传热性能最差的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13、有的物体需要散热,这时要尽可能加快热传递,有的物体需要保温,这时要尽可能减慢热传递。
二、选择
1、下列哪种现象是液体的冷胀原理造成的。(A)
A、水管冻裂B、沸水外溢C、河水结冰
2、下列哪种现象利用了气体的热胀冷缩冷胀原理。(B)
A、热气球升空B、瘪了的乒乓球烫鼓起来C、气温计液柱上升
3、下列物质中,(C)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弱。
A、空气B、水C、铜球
4、选出最容易传热的物体(B)。
A、玻璃B、铝合金C、陶瓷
5、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A)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
6、坐在炉子或取暖气旁边,脸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A)的方式传播的。
A、辐射B、对流C、传导
7、下列物体中,热的良导体是(CEF),热的不良导体是(ABD)。
A、玻璃B、橡胶C、铜片D、石块E、铝勺F、钨丝
8、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B、这些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C、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9、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里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C)。
A、上方B、中间C、下方
10、铜、铁、铝三种金属中传热速度最快的是(A)。
A、铜B、铁C、铝
三、连线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烧开水热辐射晒衣服热对流烤火热传导烧开水热传导
用热水袋取暖热对流火炉上的锅会烫手热辐射
四、判断
1、热传导一般是在固体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2、钢条加热时会伸长变细。(×)
3、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实验题
(一)按实验步骤分析
把一个内径比铜球直径稍大的带柄环固定好,使铜球放在铜圈上时,铜球能顺利穿过铜圈。移出铜球,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
再将铜球放在铜环上,铜球不能穿过铜环。
把铜球浸入冷水中后,再将其放在铜环上,铜球能穿过铜环。
这个实验说明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有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方法1:把橡皮泥做成船形。
方法2:在水中加盐。
六、简答
1、衣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吗?如果不会,为什么我们穿衣服会感觉到暖和呢?
答:衣服不会给我们带来热量。人们感觉到热是因为热量是人体自己产生的,衣服只是有保温的作用,使温度不会散失,所以我们感觉到穿衣服会暖和。
2、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夏季绷得比较松,冬季比较紧?
答:电线杆之间的电线,夏季由于热胀变长较松,冬季由于冷缩变短较紧。电线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怎样把拧得太紧的瓶盖拧开?
答:可以用热水冲瓶盖,因为瓶盖受热,体积变大,就变松了。
4、物体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答: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第三单元时间
一、填空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和(圭表)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为使水鈡计时更加准确,我们可以控制滴漏速度。
6、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水鈡和(泄水型)水鈡。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7、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8、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9、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重量)和(摆幅)无关。
10、伽利略第一个发现了摆的等时性,惠更斯造出了摆鈡。
11、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2、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线的长度,(摆长)是指从(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3、(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15、古代的人常用光影来计时。
16、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上午:由长变短;下午:由短变长,方向变化是由西向东移动。
17、水鈡计时的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二、下面是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按步骤将下面的各个环节排序。
1、检验成果2、寻找原因3、制定计划4、改进成果5、实施方案6、思考方案
6→3→5→1→2→4
三、判断
1、我们可以控制摆长,使摆动次数达到需要的次数。(√)
2、摆鈡一分钟摆动30次。(√)
3、摆长为20厘米的摆比摆长为30厘米的摆,摆动得快。(√)
4、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
四、选择
1、现代社会计时工具有很多,但计时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A)。
A、电子钟B、石英鈡C、机械鈡
2、有一个摆鈡每天都要走慢几秒钟,要调整它应该(C)。
A、每天拨动指针B、增大摆长C、减小摆长
五、简答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填空
1、(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3、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4、(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6、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7、(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9、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0、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1、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12、(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3、(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4、(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5、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16、(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7、地球在自传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
18、最先证明地球在自传的天文学家是傅科。
19、最初观察到恒星周年视差的科学家是贝塞尔。
20、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古人观测到不同季节影子有长短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二、填表题
1、地球自转的特点
是否围绕地轴自转
地地轴是否倾斜
地地轴倾斜方向是否变化


不变
2、地球及其运动的特点
地球的形状
自转的证据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球形
傅科摆
自西向东
一天
3、根据地球的运动完成下表。
地球的运动
地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方向、方式、方向、周期、特点)
绕地轴转动
方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周
地地轴倾斜
绕绕太阳转动
方方向:自西向东
周周期:一年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傅傅科摆
天体东升西落
卫卫星观测
恒恒星周年视差
星星座季节交替
卫卫星观测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昼夜
四四季、极昼极夜
三、简答题
1、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和学说主要有哪些?
答: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体;②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③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观点:①地球是球形的;②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③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2、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3、为什么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答:因为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一半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北京和纽约刚好各在一个半球上,而且正好相对,纽约正对太阳时,北京刚好背对太阳,所以同一时刻,纽约是白天,北京是夜晚。
4、对于北极星“不动”,该怎样解释?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5、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