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①分封对象②受封者义务—③受封者权利
:积极和消极
二、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互为表里
:
: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朝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1)政治: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内容、特点) ②中央:三公九卿(职责) ③地方:郡县制(影响:积极和消极)(2)颁布秦律、统一法令;(3)统一货币、度量衡;(4)统一文字;(5)修建驰道、灵渠;(6)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的暴政
四、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和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
趋势:君权不断加强最终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历程:
(1)汉:汉武帝设置中朝(内朝),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执行机构)。
(2)唐::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六部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3)宋:在中书门下之下,增设“参知政事”(分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军事),设三司使(分财政)
(4)元:中书省
(5)明:①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6)清:康熙:南书房。雍正: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标志、目的、特点、作用)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
趋势: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压抑
历程:
(1)汉:郡国并存局面(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作用)
(2)唐代:藩镇割据局面
(3)宋代:1、内容:(军事:强干弱枝、政治:重文轻武、财政:分割地方权力与中央)2、作用:积极、消极
(4)元朝:行省制度(内容、影响)
(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依据:孝、廉)、征召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依据:世家门第)
隋—清: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隋炀帝设进士科,完善: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维护奴隶主的阶级利益)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①产生的原因②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③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④评价:(积极和局限)⑤运行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习惯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2、发展历程:公民法、万民法3、《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4、评价:积极和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5、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法律体系:陪审制、律师制、诉讼制、规范的诉讼程序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成立共和国。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①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②特点:国王“统而不治”;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作用);:形成过程、:(原因、作用)
二、美国政府的建立:
:内容、评价(局限性)
,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内容、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四:德意志的统一:
、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特点:皇帝握有实权、皇帝和宰相掌握国家的大权、议会无权。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两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内容
《北京条约》:内容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②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③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转折点:1856天京变乱)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允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及危害:
四、八国联军侵华1900
:口号、原因
2.《辛丑条约》1901:内容、标志
五、辛亥革命
(时间、地点、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机关刊物)
:①时间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性质、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时间、口号、中心、主力、两阶段、意义(标志)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条件、标志(1921中共一大:内容)。
4国共合作:原因、标志、事件(国民革命运动:北伐、失败原因)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
:”:内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建设:内容、:内容、特点、意义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意义
八、抗日战争1937---1945
::时间、地点、人物、特点、意义):(根本原因)
九、解放战争
:《双十协定》。
:爆发、反攻(标志)、决战: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848《共产党宣言》(内容、作用):爆发原因、性质、措施、失败原因、意义
:性质、:内容、任务
:标志、:性质、意义
:内容(一书、两发令、一政权)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的民主建设
“一根两基”:①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共同纲领》:性质、职能、意义。
:演变历程(初步确立→职能转化→(八字方针)新阶段→文革破坏→(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
: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两原则、根本制度
: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过程
:原因、时间、认识、:①②③④、:成就
:由来、解决办法、阻碍因素、:过程、时间、概念、实践
:香港问题由来、过程、意义、时间
:时间、原因
:历程(九二共识)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方针及内容、:提出、目的、内容、:成就
:政策、目标、特点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原因、过程、
2.“冷战”的主要表现:
(1)“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2)“马歇尔计划”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重要政策。
(3)1949年北约”。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和局部地区热战表现:①1949年德国被分裂:原因为美苏冷战②朝鲜分列③1950年,战争爆发。④1961---1973,美国发动越南战争⑤1962古巴导弹危机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过程、原因、本质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原因及表现
(一超多强,向多级化趋势发展):原因、多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