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八下生物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6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八下生物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八下生物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八下生物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八下生物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1、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2、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CH4)、、氨气(NH3)、氢气(H2)、水蒸气(H2O)。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3、原始生命形成——原始海洋(还要受到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
*7、鸟类化石:始祖鸟似鸟类的特征: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为翼,后肢有四趾;始祖鸟似爬行类的特征: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口腔长有牙齿,尾长并长有尾椎骨。
*8、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远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9、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10、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11、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12、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也有不同之处,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13、人类的进化历程:森林古猿(树栖生活)→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能人(可能具有语言能力)→直立人(具有语言能力)→智人(着衣、持标枪、长矛狩猎、制造石器)→现代人。
重要变化:脑容量显著增大;直立行走、手足分工;语言发展、制造工具。【注:直立人有:元谋人、和县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金牛山人、丁村人(早期)、柳江人、资阳人、山顶洞人(晚期)】
*14、根据肤色和鼻形等不同的特征,将现代人分为四个人种:蒙古利亚人(黄)、高加索人(白)、尼格罗人(黑)、澳大利亚人(棕)。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8、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最低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高等);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种类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大多生活在水中
单细胞或者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之分
衣藻、海带
苔藓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植株矮小,有茎叶,没有根,且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生殖过程离不开水。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2万种,我国有2800种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
具有真正的根茎叶之分,体内有输导组织,叶片背面有产生孢子的孢子囊
12000种,我国现有2600种
石松、蕨、桫椤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根茎叶很发达,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850种,我国现存250种
松、柏、银杏、苏铁
被子植物
适合于各种环境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且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
25万种
玉米、水稻、白菜
9、比较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
种子的结构
子叶2片,无胚乳
子叶1片,有胚乳
花瓣的数目
多为4、5或4、5的倍数
多为3或3的倍数
根系
直根系(一个发达的主根)
须根系
叶脉
网状脉
平行脉
举例
瓜果类
粮食作物
*10、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间的亲缘和进化关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它们分成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11、“不同类群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种类越少,生物间的相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12、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双名法:属名+种名
*1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动物类群
分布
种类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环节动物
海水、淡水、土壤
3500种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的
蚯蚓、蚂蝗、沙蚕
软体动物
海水、淡水、陆地
8000余种
大多数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河蚌、珍珠贝、蜗牛、乌贼
节肢动物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超过10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有眼、触角、口等器官
蟹(甲壳纲)、蜘蛛(蛛形纲)、蜈蚣(多足纲)、蝗虫(昆虫纲)
动物类群
适应环境
种类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代表动物
其他
鱼类
水中
2万种
身体呈流线型、两侧大多有侧线、被覆鳞片

卵生
鲫鱼、鲸鲨、虾虎鱼
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近水的陆地
2500种
裸露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卵生
青蛙、蟾蜍、大鲵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
陆地
6000种
一般覆盖有鳞片或甲

卵生
蜥蜴、壁虎、玳瑁
真正生活在陆地的生物
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
9000种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被覆羽毛

卵生
鹦鹉
哺乳类
各种环境
4000种
一般有体毛

胎生、哺乳
象、海牛、蝙蝠
生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14、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这个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能完成全部的生理功能。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变形虫、草履虫、夜光虫、眼虫)。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珊瑚。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软体动物:乌贼、贝、河蚌、蜗牛、螺、鱿鱼。
*15、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
16、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7、地球上现存的生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18、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背、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水陆地生活,用肺呼吸,受精在水中完成。如大鲵)、爬行类(体表都覆盖有鳞片,防止水分散失,用肺呼吸,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内受精,变温动物,是摆脱水的真正陆地动物。如龟、蜥蜴、鳄、蛇)、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成翼;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体表被覆羽毛等,减少空气的阻力。适应于飞翔的生理功能是:气囊的存在使其具有双重呼吸的功能(具有散热作用);心脏发达;胸肌发达;食量大、粪便及时排出等。有喙无齿,心脏4腔,卵生,体温恒定。如鸡)和哺乳类(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的后代成活率高。如蝙蝠、鲸)等。
*19、描述病毒、真菌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微生物类群
观察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病毒
须通过电子显微镜
蛋白质外壳、核酸
不能独立生活,
只能寄生
有利: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
有害: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噬菌体、SARS病毒
细菌
高倍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寄生、腐生
有利:发酵产生人所需的物质、大地的清洁工;
有害: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杆菌
真菌
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寄生、腐生
有利:作为食物或发酵产生人类所需的物质;
有害:使人患病
酵母菌、灵芝、霉菌
25、比较细菌和真菌:
项目
有无细胞核
有无叶绿体
生殖方式
细胞
举例
细菌


分裂生殖
单个
乳酸菌
真菌


孢子繁殖
单个或多个
酵母菌
26、病毒的种类: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而且比细胞小的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活细胞里生活。根据他们寄生的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大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的繁殖方式: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在其遗传物质指导下生成新的病毒。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利:可以杀死所寄生的致病细菌、害虫。害:可以使所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植物体感染多种疾病。参考课本P67
注:探究活动:问题:霉菌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假设:潮湿/温暖/有机物丰富的环境条件利于霉菌生长。
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
食物保鲜方法
作用
水分
风(晒、烤)干,腌制,糖渍,脱水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空气
密封罐装、真空包装
适温
冷藏,冷冻,高温
防腐剂,溶菌酶
杀死微生物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所有在地球上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环境: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和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例如:水稻生活在稻田里,从含义上来说,稻田是水稻生存地点,但是还有对水稻生存影响更大的各种因素,如水、肥、阳光、温度、杂草、害虫等。因此,环境包括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和生物因素(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但不包括生存地点。
2、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腐生性微生物)。非生物部分:水分、温度、阳光、空气、土壤。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食物链。如:草→蝗虫→食虫鸟→蛇→鹰。一条完整的食物链起始点为生产者(绿色植物),终止位置为肉食动物。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食物链就越多,彼此间的联系也越复杂。
*5、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孤立的,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构成的网状联系,称为食物网。
6、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
*7、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获能量的约
10%—2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1)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生产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费者,消费者流向分解者);(3)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10%—20%,越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数目越少,储存的能量越少,有毒的物质积累得越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8、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就是生态系态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1)CO2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2)含碳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中传递;(3)含碳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或燃烧转变成为CO2;(4)特点: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反复利用。
9、通过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态的重要功能。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1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洪水泛滥、台风海啸;另一类因素是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造成的破坏。此外,引种不合理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1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1)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调节能力越强。(2)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调节能力越弱。
第24章人与环境(基本不要求)
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粮食、淡水、土地、能源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危机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不合理的开发资源。
2、人口增长所面临的问题有:粮食短缺、水资源贫乏、升学就业困难增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社会福利事业增加压力等。污染主要是指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3、粮食问题: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4、水资源问题:水是农业的命脉,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条件。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均,总量不少。记住: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养成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好****惯。避免水资源的污染!
7、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医疗条件的提高,营养条件的改善。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实行计划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的增长,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计划生育的中心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实行
10、举例说出人对生物圈的影响: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第25章生物技术
1、发酵食品
(1)制作酸奶:①杀菌消毒;②乳酸菌培养。沼气发酵(甲烷菌)
(2)酿米酒(酵母菌):①消毒;②糯米浸泡、蒸熟;③拌酒药;④保温发酵。
(3)乳酸菌——酸奶、泡菜;酵母菌——酒类、面包等糕点;醋酸菌——酿醋。
3、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剂、食用有机酸、酶制剂。
*4、转基因技术:(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比如科学家利用细菌合***胰岛素、“超级鼠”、“胖鲤鱼”。(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环境保护。
*5、克隆技术:(1)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培养过程:①核移植:母羊A去除细胞和的卵细胞,注入母羊B的细胞核,重组细胞;②细胞培养:将重组细胞培养成胚胎;③胚胎移植:将胚胎植入母羊C子宫,母羊C分娩产下“多莉”。(“多莉”的生物学母亲是母羊B)(2)克隆技术的意义:可以拯救濒危动物、防止家禽家畜良种的退化、医疗上的器官移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