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初中生物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5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生物知识点.doc

上传人:莫比乌斯 2022/10/26 文件大小:1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生物知识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初中生物知识点 】是由【莫比乌斯】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初中生物知识点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的感应现象: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二、植物生长素
1、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胚芽的生长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胚芽的尖端能产生某种控制胚芽生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2、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会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这就叫植物的向光性。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使茎背光侧长得快,从而产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细胞(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结构
2、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通,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3)植物性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3、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如图)。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4)、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例:当我们无意中接触到针尖时,往往发生的情形是:先把手缩回,后才觉得手被刺痛了。这说明了脊髓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5)周围神经系统承担着信息的传导功能
4、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活动是针对刺激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5、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以完成。例:婴儿的吮奶、蜜蜂、蚂蚁、鱼群的群聚生活行为、动物为了生存而具有的索食行为等
动物的后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获得的行为方式,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如:老虎表演钻火圈、海狮表演顶球、狗能听人的呼唤等
6、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
2、激素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激素: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在血液内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异常时的病症
分泌不足
分泌过多
胰脏
胰岛素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甲亢
肾上腺
肾上腺素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
(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3、胰岛素
(1)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左右。血糖是人体的重要功能物质
(2)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和控制: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进血糖含量上升,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
注意:(1)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2)医治低血糖症,药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定时补充血糖(例如食用糖果等)。可利用血检确定是否患病。
4、体温的控制
(1)恒定的体温
1)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
2)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3)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5)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散热:1)散热:90%热量通过皮肤散发出去,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的温度差。温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中暑的表现是: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5、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的,不是只针对某一类型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对体内异物都可以发生的免疫反应,(皮肤的屏障作用;溶菌酶、白细胞、吞噬细胞的杀菌;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特异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是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反应。
(2)特异性免疫的分类
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人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被相应的T淋巴细胞消灭的过程。(T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两者都具有记忆能力
5、免疫方式
(1)人工免疫:用人工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或其他抗原物质接到人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叫做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是根据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自动免疫是将病原体杀死或减轻活病原体的毒性,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而获得免疫。是当今最为广泛的人工诱导的免疫方法,如天花,脊髓灰质炎,肝炎,破伤风,百日咳,白喉都是使用这种方法来免疫的。被动免疫是指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注入人体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在20XX年“非典”流行期间,医生给患者注射病愈后患者含抗体的血清就是被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可以维持较长的时间,但人工被动免疫可维持的时间就较短。
(2)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有计划地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简称为计划免疫。
二、膳食与营养
1、平衡膳食:指膳食中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平衡膳食应坚持4个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针对性原则。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水:构成细胞、生物体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2)糖类:人体细胞的一种组成成分,生物体生命活动主要能量来源。
(3)蛋白质:人体细胞生长、组织修补的主要原料,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是人体代谢过程的酶物质,免疫物质。生物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
(4)脂肪:人体细胞的结构成分,生物体储备能量的主要物质
(5)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缺锌会导致儿童味蕾功能下降(海产品、动物内脏),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海生生物食品),缺铁会引起贫血(菠菜、肝脏)、缺钙儿童佝偻病,***骨软化等(芹菜、虾类)。
(6)维生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化合物,种类多。
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C——坏血病(新鲜水果、蔬菜);维生素B2——口角炎,舌炎或口腔炎;维生素B1——脚气病(谷物、种皮);维生素A——夜盲症(鱼肝油、动物肝脏、蛋黄、胡萝卜等);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鱼肝油、蛋黄、肝脏)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帮助人体对事物的消化吸收。其作用是刺激消化腺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疾病。杂粮玉米、荞麦、燕麦、木薯、番薯
三、非传染性疾病
1、吸烟及危害:香烟中的有害物质达3000多种,包括40多种致癌物。主要有焦油、烟碱(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长期吸烟危害神经、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
2、酗酒的危害:过量的饮酒便是酗酒,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坏人体的消化、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发多种疾病。酒后驾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3、毒品及危害:常见的毒品包括:***、鸦片、***、吗啡、***以及***和“***”等。毒品有很强的成瘾性,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破坏社会安宁和经济发展。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4、冠心病:胆固醇脂肪类物质在动脉血管壁的沉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者出现胸闷,进一步引起心绞痛,严重者导致心肌梗塞。引起的因素有遗传、年龄大、吸烟、高胆固醇、高血压等。
5、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特点是能进行不间断的分裂。
主要治疗方法:外科疗法、化学疗法、放射疗法。
6、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是青春期暂时性增高的现象,一般在青春期以后能恢复正常。
7、遗传病: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如白化病、先天愚型、色盲、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
8、糖尿病: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升高→肾脏不完全重吸收→糖尿。定期注射胰岛素。
3、生物的分类
(一)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由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没有成型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芽孢等部分组成。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芽孢(100°C沸水要煮3小时才会死亡):
抵抗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
2)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三类。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呈椭圆形。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
泡等。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菌丝。真君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3)病毒:极微小只有最小细菌1%,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它。病毒形态:球形、杆状、蝌蚪状。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组成外壳和核酸组成核心。病毒生命活动特点: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需寄生在其生物的细胞里。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根据种子的有无将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
藻类、苔藓、蕨类属于非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水中、潮湿①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②植物体里都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占地球40%)③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水里。代表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
苔藓植物:潮湿地带、矮小。①苔藓植物具有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②苔藓植物在生殖过程中形成胚,胚受母体的保护。③受精过程必须借助于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代表植物:墙藓、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山林、田野阴湿环境里。主要特征:①植物体具有、茎、叶,并且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②多数形成孢子囊群,受精过程离不开水。代表植物:芒萁、肾蕨、海金沙、满江红、金毛狗等。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750种,我国280种)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在外面。主要特征:①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没有子房壁包被,因而种子也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②根、茎、叶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代表植物:马尾松、松、柏、杉、苏铁等。
被子植物:(25万种约占所有植物一半以上)主要特征:①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里,不裸露出来,故称为被子植物。②植物体结构完善,多数具有导管。③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被子植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以将所有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五大类群:①鱼类;②两栖类;③爬行类;④鸟类;⑤哺乳类。
鱼类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外受精;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⑤心脏有一心房和
一心室。淡水鱼类(800多种):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合称为四大家鱼。海洋鱼类(2000多种):大小黄鱼、带鱼、比目
鱼、鲐鱼、金钱鱼、鲨鱼。
两栖类的主要特征:①变态发育、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②成体生活上,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有辅助呼吸作用;
④心脏有二心房和一心室;⑤体温不恒定。(青蛙、大鲵:娃娃鱼)
爬行类(晰蜴、鳖、蛇、壁虎、龟等)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
鸟类的主要特征:①有喙无牙齿;②被覆羽毛;③前肢变成翼;④骨中空、内充气体;⑤心腔分四腔;⑥用肺呼吸,并且有
气囊辅助呼吸;⑦体温恒定;⑧生殖为卵生。
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哺乳类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全身被毛;②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③体腔内有隔;④用肺呼吸;⑤心脏四脏;
⑥体温恒定;⑦大脑发达;⑧胎生、哺乳。(白鳍豚、猴等)它们是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①原生动物;②腔肠动物;③扁形动物;④线形动物;⑤环节动物;⑥软体动物;⑦节肢动物;⑧棘皮动物。
原生动物(3万多种):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绿眼虫等(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
简单、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单细胞生物)。
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葵、珊瑚等。主要特征:①生活在水中;②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③体内有消
化腔;④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猪肉绦虫、血吸虫、涡虫等。主要特征:①背腹扁平;②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蛔虫、钩虫、蛲虫等。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③体表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蚯蚓对人类的益处:①可以疏松土壤;②可以提高土壤肥力;③是优良的蛋白质食品和
饮饲料;④可以用来处理有机废物。⑤中药材。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②有体腔。
软体动物:(10万多种)河蚌、鲍鱼、江珧、扇贝、牡蛎、乌贼、鱿鱼、章鱼等,少数蜗牛,钉螺有害。主要特征:①身
体柔软;②有外套膜;③身体表面有贝壳。
节肢动物(100万种,占动物界84%左右)主要有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和多足纲等。
昆虫纲(蝗虫等)的主要特征: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头都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一个口器;③胸部有了对足,
一般有2对翅。(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数量最多的)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②体表都有外骨骼;③足和触角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