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服装工业发展概况
服装工业是纺织工业的终端行业,在纺织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系统控制、机器人、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也逐步应用于服装工
业,服装工业在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扩大出口创汇、为国家积累资金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
用。
人类早期的“衣食住行”是采用自给自足的方法,服装的主要作用是遮体和御寒,以手工制
作为主。随着人们共同生活、集体居住意识的增强,人们穿着观念的变化,社会出现了分工,服
装生产亦出现了专门从事服装缝制加工的工业生产体系。目前,服装工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们衣着的主要手段。
( 一)服装工程简史
服装工程是我国服装工业新兴起的一门管理学科。
服装工程是伴随着缝纫机的诞生而开始的。年英国人托马斯逊物发明了世界上第
一台手摇链式线迹缝纫机。年美国人梅里特胜家设计制造出了第一台全金属锁缝线迹
缝纫机,转速可达。从某种意义上讲,全金属锁缝线迹缝纫机的诞生和使用,开创了
服装加工以缝纫机为主的半机械化生产的新纪元;同时,也为服装工程的产生奠定了必要的物
质基础。
电动缝纫机的被采用,使得服装加工速度大大加快,促进了生产能力的成倍提高。由于服
装加工能力随着缝纫机的逐步改进而不断增长,以小作坊形式为主的服装加工方式的不少弊病
就暴露出来了,其中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不能适应服装加工任务不断加大的需要。于是,又提出
了作业分工的改进方案,让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裁剪,一部分人从事缝纫,一部分人从事整烫,这
就是服装工程的雏形。
服装工程的正式形成是从世纪年代开始的。年代初, 电动缝纫机转速从原来的
提高到,又从提高到。同时, 缝纫机的功能也从原
来的单一型发展为多用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能使服装加工跟上战争需要,机械行业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
些新的见解:首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小生产作坊加工形式,必须将服装工厂的规模扩大;其次,
必须对加工的服装进行工序分解,例如,要将一件上衣或一条裤子的加工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
体的工序,然后按照工序的分工再由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分别操作,共同完成一件服装的加工;
再次,服装加工应该采取流水线作业形式。从此,服装工程正式形成。
世纪年代以后,服装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年代原联邦德国等国家
缝纫机的转速达到了年代一些国家缝纫机的转速( 如日本兄弟缝纫公司生产的
型包缝机) 已突破了大关。同时,缝纫机的发展又开始向专用化、多用
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日本东京重机公司等又分别开发了数控缝纫机,这些缝纫机主要用来缝
制衣服的特定部位(如领、袋、袖、门襟等)。
年代以后,人们对服装的需求越来越高,发展和完善服装工程理论用来指导服装企业的
生产实践,已经作为一项新的任务摆在企业管理者的面前。国外不少服装企业将服装工程作为
一门管理学科加以研究,例如:生产类型的确定、流水线形式的选择、生产组织的布局、人机配
置、工艺流程、动作分析、时间研究等等,从而最终指导服装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各种实践。
我国服装工程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目前,我们对类似服装工厂厂址选择、规模大小、车
间布置、流水线确定、人机配置、动作分析、时间研究等属于服装工程范畴的课题,正在进行研究
并用于指导服装生产,这就大大加快了服装工业向现代化大生产管理迈进的步伐。
(二)国外服装业状况与发展动向
国外服装业现状当前,服装业正处于从传统手工业生产向现代化工业生产发展的历
史转变期。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并应用于这一领域。在发达国家,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
引起了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的深刻变化,各种机械与电子相结合的专用缝纫设备和配备电子控
制单机的生产流水线逐步取代了一般的缝纫机械,并向全系统自动化和电脑化发展,其基本特
征表现在:
计算机在服装生产上的应用日益普及, 系统在使用中更显完善。
设备运转速度不断提高,专用机和全自动无人操纵机已经出现,在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
的进程中劳动强度不断下降。
生产管理现代化,重视现场情报收集、分析和处理,使生产更加科学合理,出现了自动化
集成生产系统
整个服装工业正面临从机械化向自动化的全面改造,这是工业发达国家服装业能得以生存
的唯一手段,因此将最大限度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工艺、设备,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智力
密集型工业的转变。
国外服装业发展动向
在成衣设计上,将普遍采用交互方法完成。将各种衣片资料存入计算机内存,设计人员
可随时将这些衣片显示在计算机终端,并按需要进行修改和装配,从而达到一件新款服装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