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质量工程师考试辅导:信息时代质量管理动向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应把重点放在技术改造、产品研究、设计、开发方面;次重点是产品生产、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等生产管理。在任何企业中,生产管理都是桥梁,而质量管理则是连接点。本文将从质量管理动向、现代管理手段等方面探讨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举措。
一、质量管理的变革动向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顾客满意的内涵也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为迎合经济的发展趋势,管理的"速度"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越来越灵活,信息时代的企业更注重服务与生产的个性化,强调多元经济,利用系统集成技术,进行信息远程控制。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质量管理发生了以下变革。
1、零缺陷著名质量管理专家菲力普。克劳斯比对"零缺陷"的解释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日本企业是推广"零缺陷"的受益者和成功者。早在1985年,日本录放机厂就要求其零件的不良率为一百万分之一。1991年则提高到二千万分之一,基本实现了"零缺陷"."零缺陷"的另一层含义体现在售后服务。法国安镜纽光学公司认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将使售后服务降到最低,而零缺陷的产品根本不需售后服务".日本的许多名牌家用电器产品和德国的电子仪器设备,都是这类不需售后服务的优质产品。所以,"零缺陷"的产品对顾客具有最大的吸引力。
2、质量管理柔性化
(1)虚拟企业的质量管理在信息时代,随着虚拟公司的崛起,虑拟经营与管理随之产生。虚拟企业的柔性和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使地点和时间、企业功能、市场、员工和工作流程等传统的界限全部消失。在这样一种全新合作方式下,企业的虚拟经营与管理应运而生,虚拟质量管理也随之产生。
虚拟质量管理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虽有质量管理的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一功能的组织机构。这种企业必须在短期内找到合作伙伴并组成联合体,生产市场急需的产品,一旦达到目的联合体就迅速解散,其质量管理以质量合作的方式实现,即合作伙伴以分散的方式完成各自所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如果发生问题,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协调,合作伙伴之间一般不进行生产现场的直接控制。新型波音777宽体客机的零部件就是由美、英、法、加、日等国的大公司联合生产,其设计、图纸个性和质量鉴定都通过互联网进行协调,各种零部件的尺寸都达到高度精确,使最后组装顺利完成,而没有达到高度精确,使最后组状顺利完成,而没有出现一次返工。这是开展质量合作的典范,各个合作伙伴在制造过程中不强调统一的管理模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但不排除相互支持。
(2)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设计、设备、生产布局角度进行柔软性管理质量问题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甚至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企业的质量管理指融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设计是产品质量的动因,设计方案不同,质量实现的程度就不同。因此,应采用一种产品基本型、多种变形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进行全方位的产品柔性设计。在传统的生产系统中,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与生产过程提供给市场的产品质量之间存在矛盾,在信息时代就要通过设备柔性化来解决,如在产品设计时考虑加工问题,发展多功能设备,使之提供满足各种市场需求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