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docx

上传人:wawa 2022/11/1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孟浩然《过故人庄》古诗鉴赏《过故人庄》古诗赏析优秀8篇
《过故人庄》【注解篇一
(1)过:探望,探访,探望。故人庄,老挚友的田庄。
(2)具:打算,置办。
(3)鸡黍:指烧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饭。
(4)邀:邀请。
(5)至:到。
(6)合:环绕。
(7)郭:指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泛指城外。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8)斜:迤逦远去,连绵不绝。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其次声的xia
(9)开:打开。
(10)轩: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这里指窗户。
(11)面:面对。
(12)场圃:农家的小院。菜园和打谷场。
(13)把酒:拿起酒杯。把:端着,拿起。
(14)话:闲聊,谈论。
(15)桑麻:指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16)重阳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俗。
(17)还:回到原处或复原原状;返。
(18)就菊花:指观赏菊花与饮酒。就:靠近、赴、来。这里指观赏的意思。菊花:既指菊花又指菊花酒。指孟浩然的隐逸之情。
《过故人庄》【简析篇二
就这首诗看,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美蓉,自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过”是“过访”、“访问”的意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洁而随和。“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使人联想起。“旧毂犹储今”和“鸡鸣桑树巅”的农家生活特点。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所以敢邀挚友品尝话旧;只具鸡黍而无其他,又显现出“故人”特征,不讲虚礼与排场才不“外气”,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无间的表现。所以“故人”邀而我去,也毫不拘谨,视作等闲之事,确是语淡而昧不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上句是近景,绿树环合,别有天地,幽雅安静而富有神奇感;下句是远景,是田庄的背景,村后青山迤逦伸向远方,又表明这田庄不是孤寂的,而与外界紧紧相连,这远山送青、眼前翻绿的景象,恰似一幅绝妙的青绿山水面,让人心往神驰,浮想联翩。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轩窗面对着一片菜园子,举起酒杯不由自主谈起农桑之事。这后一句的“话”字含义很深,从全诗的心情看,这谈话肯定是开心的;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以后也没做过官,故人庄环境的安静漂亮,农人劳动的乐趣。田家生活的安逸,都使诗人产生了共鸣。此时的诗人忘却了仕途的苦恼与都市的喧嚣,沉醉在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中,并被故人淳朴真挚的友情所同化,他好像觉得在此情此景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承上文而来,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所以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简洁的两句诗就将故人的热忱淳朴、客人的愉悦满足及主客之间密切无闻的情意,都包含其中了。这种“乐此不疲”的愿望遂进一步深化了上几句的内容,这主动表示要“还来”与首联“邀”有对比深化之妙,很耐人寻味。
《过故人庄》【评析篇三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当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它的诗味原委表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好像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洁而随意。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款待,挚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放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安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绽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爽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绕,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好像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留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绕之中,又给人以宽敞、伸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会到更剧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美丽安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乐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心情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挚友对酒而共话桑麻,好像不难想见,他的思绪伸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敏捷自由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折服力,使得孟浩然好像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子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欣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忱,作客的开心,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一个一般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一般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运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好像变得自由和灵活了。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样,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隐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当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劲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谈,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满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流露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匀称,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安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真诚的情意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鉤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细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超群的表现。譬如一位美人,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儿的,不是由于某一部位特殊动人。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自然的颜色和气韵使人惊羡。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须要“浓饰盛妆”了。(余恕诚,原载:《唐诗鉴赏大辞典》)
《过故人庄》篇四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字调句基础学问举要篇五
场圃
场是平整的场地,农家作为打晒谷物的场所,如打麦场、打谷场等。圃是菜园,古时有园圃一词,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现代汉语中“园”与“圃”已不分,园字常用,圃字不常用。“场圃”一词与汉人的生产****惯相关,《诗经·幽风·七月》有“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的诗句。说明《诗经》的毛传闻:“春夏为圃,秋冬为场。”汉代郑玄进一步说明说:“场,圃同地。自物生之时耕治之以种菜茹;至物尽成熟,筑坚以为场。”这种情形反映了古人节约用地的做法。这首诗写的是春夏季节,场圃一词可以单独理解为菜园。
故人具鸡黍开轩面场圃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要押诗韵,此诗押的是麻韵;又要讲究对仗,此诗颔联,颈联就是两联工对(对仗工整),工对不仅句法结构、词类相对,而且要求事类相对,如“绿树”“青山”皆自然风光;“场圃”“桑麻”均是农业事体。除此之外,律诗还讲究平仄规律,平仄是汉语声调的分类,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声,因平声可以曼声引吭,故独为一类;上去入三声较短促,故统归为仄声。中古时发觉汉语声调规律后,诗人主动利用平仄交替的手段形成诗歌的音乐美,后来成了律诗的重要格律要求。
这两句诗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除第一字的平仄较自由,可以不论外,第四字的仄声是不行少的,但这两句诗的第四字却都是平声。成了违反常式的拗句,对于拗句。古人又规定可以补救,此式第四字用了平声,如第三字该平处用了仄声,整句诗的平仄还是协调的,诗律中称这种状况叫“拗救”。我们看到此两句诗的第三字“具”“面”皆为仄声,从而可以判定这两句是“平平仄平仄”的拗救格式,诗人在格律方面没有丝毫毛病。
《过故人庄》【翻译篇六
老挚友打算好了丰富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围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一起欣赏菊花。
《过故人庄》【翻译篇七
老挚友打算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长。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观赏(盛开的)菊花。
《过故人庄》【注评篇八
故人具鸡黍,故人:老挚友,旧相识。具:置办,打算。鸡黍:***及黍米,代指田家的家常菜。
邀我至田家。邀:约请。至:来到。田家:故人之家。○交代此行的缘起。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合拢,指环村皆绿树。郭:本义指外城,城、郭合成词时,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也可以泛指城墙;引申后,凡四周及外部皆称郭,此处郭指村郭──村庄的四面。斜:迤逦远去。○描写故人庄的近景及远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开:打开。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面:面对,看到。场:打谷场;圃:菜园;场圃作为一个词既可指场与圃。也可专指其一,复词偏义。把:拿,端。话:谈说,聊起。桑麻:桑蚕与麻作物,古人衣饰的原料主要有两种,一是种桑养蚕而得丝,一靠种麻织布的麻缕。这里桑麻又代指农事。○写见到故人时的场景及活动,呼应“田家”。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又称“重九”,指夏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因汉人的阴阳学说将数目也附会出阴阳,九这个散属阳,故九月九日称“重九”,又称“重阳”。就:动词。靠近、到,这里可解为欣赏、亲近。重阳是汉人的节日,吃酒赏菊、持蟹赏菊是秋天,尤其是重阳节的文人雅事。○此日团聚,情犹未已,期盼来日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