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x

格式:pptx   大小:8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x

上传人:autohww 2017/8/23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组员:姜佳楠、蓝来娇、李帆、董贤、王治朝、许冠洲、王珍、刘玉垠
班级:13级林学(1)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一)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二)人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其背后是否有某种意志或意义?我们该如何生活?引发我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2、“洞穴神话”: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不同形状的人偶,同时墙与洞穴间还有一把火炬,因此他们在洞穴的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便只有这些影子了。而事实上,那些影子只不过是“真实”事物的闪烁影像罢了。
所以,洞穴人关于周围世界的思想并不是这个世界本身,“真实”事物才是现实,影子只是现实的表象,他们需要追寻“影子”现象背后的真实概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一)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真实”事物和洞穴人看到的影子
(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一)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二)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其意识的关系——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实践包含所有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经济、精神
(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促进阶级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撰写资本论,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曙光;邓小平“改革开放”
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和间接,内部和外部,必然和偶然等
(二)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如:地球和太阳相互作用引起季节更替;机械运动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社会变革促使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原因:其一,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其二,认识来自于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其三,一切真知都来自实践。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其一,发展着的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其二,实践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经验材料;其三,实践能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包括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其他目的。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承认实践决定认识的前提下,也承认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认识和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两重性。一方面,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走向成功;另一方面,错误的认识会导致实践失败。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主体与认识客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认识客体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