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目前中国移动收购浦发银行,银联通过更换手机Sim卡实现手机支付,网上银行交易等问题的战略思考。
―――上述两项市场行为都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一移动收购浦发的战略目的:
移动收购浦发,打通了现金流渠道,使手机不再是一个信息终端,已转变为金融终端;随着手机与PC的融合,平板电脑的推出等终端技术的发展,移动在手机端不但能推出各种信息服务超市,也能迅速地开设金融超市,抢占渠道和终端市场,捆绑高端客户这一战略目标显现无遗。按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的话讲:第一步手机支付;第二步网上支付;第三步电子商务,可见其战略规划之深远。
移动商务模式的转变:移动将由话务收费、信息流量收费向电子商务交易、增值服务收费转移;使每一次点击不仅带来信息流量收费更带来服务增值收益。
浦发银行可以借助移动5亿多客户手机这个终端迅速扩展网上银行新模式(即不在是网站式的网银定位),即网站+终端,这是目前所有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移动推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一定会与个人帐户相(关联)连接,浦发作为移动的关联企业,一定会在现金(攒存)、电子商务交易、支付消费、帐号管理、发行多功能手机支付存储卡服务等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中小银行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二银联手机支付业务的战略目的
中国银联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已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深圳等多省市进行试点。
新一代银联手机支付业务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载体,以手机为支付信息处理终端。这种创新支付方式,将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实现了远程支付和近距
离支付。同时利用手机这一终端载体打通了网上银行转账支付和银行卡消费支付这两者间隔,并使银联能够通过手机真正地捕捉到用户,实现了与用户零距离的接触。
申请开通手机支付业务的用户无需更换手机号码,只要通过移动通信运营商或发卡银行将定制的金融智能卡植入手机,便能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信用还款,转账充值,水、电、煤缴费,网上购物,预订酒店和机票等远程支付功能。这就是典型的网上银行金融终端的操作模式。随着人民银行网银互通的实现,银联又在网上银行的渠道和终端上抢先各商业银行一步去占领用户。在信用卡消费上,银联曾抢先一步在各商家铺设POS机,在未来互联网与银行业的融合上又抢先一步去捆绑客户。
同时,利用非接触通信技术(NFC)即可在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银联卡受理商户进行现场“刷机”支付。在使用现场支付功能时,小额消费交易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大额支付输入银行卡密码并在签购单上签名即可完成交易。
为加快手机支付发展,银联与相关各方正大力推进银联卡商户pos终端支持非接触支付业务的改造。目前国内最大的手机现场支付商户群已经在银行卡产业内初步形成,2010年底商户数量可达10万家,商户类型涵盖百货、超市、宾馆酒店、餐饮娱乐、电子数码等多个领域。
目前已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20多家银行在多个省市开展银联手机支付业务试点。在上海已有近6000名商户终端可支持手机现场支付,信用卡还款,公共事业费缴费,机票和酒店预订,彩票购买等远程支付业务也已上线。
综上所述,移动和银联的战略目标都是在抢占用户手中的智能终端,进而捆绑用户。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是用户都要通过客户手中的移动智能终端接受银行的服务,平台本身就是强大的销售渠道,平台又是直接的对话窗口,运营商可能成为一家超市,各家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