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ppt

格式:ppt   大小:6,688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ppt

上传人:endfrs 2022/11/18 文件大小:6.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是由【endfr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校园)电信诈骗防范知识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电信诈骗犯罪特点及对策
电信诈骗犯罪特点及对策
武汉市公安局经侦处
2
3
1
电信诈骗的犯罪特点
电信诈骗的作案手法
电信诈骗的防范对策
近年来,伴随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开展,借助于、固定、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电信诈骗犯罪迅速蔓延。电信诈骗作为一种“不接触犯罪〞的新型犯罪来势较猛,涉案金额大,侵害对象广,动辄骗取受害人积攒数年的“辛苦钱〞、“养命钱〞、“看病钱〞、“防老钱〞,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群众平安感。
较去年同期〔1889起〕%
3269起
一电信诈骗特点
2021年1-11月,全市电信诈骗警情
1
作案过程不接触化
诈骗案件与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无现场、无痕迹物证,难以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在侦办传统诈骗案件中,往往采取比对嫌疑人体貌特征确定犯罪嫌疑人。而电信诈骗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仅通过与受害人联系,与受害人不见面,受害人对犯罪嫌疑人了解仅限于号码、银行账号,不掌握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加之,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通常采用网银系统转存及分解资金、自动柜员机提现等手段,与银行工作人员不接触,加大了确定犯罪嫌疑人、固定证据方面的困难。
2
作案方式信息化
犯罪嫌疑人借助网络、电信“互联互通〞科技便利,通过互联网效劳器,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网络等技术手段,批量群发群拨短信、,落地接入本地电信、移动,实施诈骗行为,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随后通过网银系统短时间内转存、分解,利用自动柜员机多处分散提现,为案件调查、赃款控制、追缴带来相当难度。如在实际案例中,犯罪嫌疑人通过技术手段显示公安机关号码,骗取受害人信任,成功实施诈骗。
3
作案手段智能化
犯罪嫌疑人利用受害人缺乏相关法律常识的特点,冒充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等单位人员,往往以受害人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证号码涉嫌经济犯罪为名,以没收资金为威胁,以核对存款为理由,通过语言对话进行心理暗示,遥控受害人转汇资金存款,环环相扣,令受害人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实际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以查办经济案件、涉毒案件为由进行诈骗。
为防止受害人因报警及时造成帐户资金冻结,犯罪嫌疑人往往选择异地作案,即甲地拨打乙地实施诈骗,遥控受害人向异地指定银行卡转汇资金,随后网上分解资金,丙地提取现金,给公安机关冻结资金流向、调查固定证据带来相当难度。如在一起电信诈骗案中,嫌疑人在山东乳山办卡,在湖北武汉诈骗,在江苏南通取款,地域横跨三省。上述案例中,提款人为防止被抓获,在广东珠海、东莞、深圳、广州市等多地活动,在每一座城市落脚不超过2天,甚至深入内地湖北武汉市、湖南长沙市、江西九江市取款,为案件侦办造成困难。
4
作案地域跳跃化
5
受害人群不特定化
犯罪嫌疑人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个号段或者某一个地区拨打、发送短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既有个体业主、公司职员、大学生,也有企业职工、普通民众。特别是大学生、中老年人由于信息相对封闭,对防范宣传不敏感,对骗子使用现代手段作案不了解,极易上当受骗,将绝大局部存款转汇,造成财产损失。
6
犯罪组织职业化
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筹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同时还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及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各环节互不接触,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