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报告人:史吉航
目录
1 臭氧层及其作用
2 臭氧层空洞及其危害
3 ODS及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
4 臭氧层的保护
5 结语
臭氧层简介
臭氧—O3
O2的同素异形体;天然大气的微量组分,含量约为1/108。
臭氧层--Ozone Layer
地球大气圈的平流层离地面20--25千米,大气中臭氧的90%都集中在这里,形成一个小圈层环绕着地球,称为"臭氧层"。(对流层臭氧仅占10%)
浓度表示方法
用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叫做柱浓度法,采用多布森单位(Dobson unit,.)来表示,.。
臭氧层的作用
臭氧对太阳光中紫外线有极强的吸收作用,从而阻挡了太阳光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紫外线A (UV-A) 波长长于320纳米,对人类是有益。例如,可以杀菌以及使人体内转化合成维生素D,防止佝偻病等。
紫外线B (UV-B) 波长290-320纳米,可以严重损伤地球生命,但其中波长最短的有害部分基本上也被臭氧层所吸收。
紫外线C (UV-C) 波长短于290纳米,可以杀死地面上一切生命,这部分紫外线被高空臭氧层完完全全地吸收掉了。
臭氧层(图)
平流层足由于臭氧吸收了200—320nm的阳光紫外辐射而得以加热的,臭氧是其主要的热源,因此,臭氧在平流层的垂直分布对平流层的温度结构和大气运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臭氧浓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平流层大气的温度和运动,也影响了全球的热平衡和全球的气候变化。
臭氧层空洞
臭氧洞
名称由来:80年代观测发现,自每年9月份下旬开始,南极洲上空的臭氧总量迅速减少一半左右,极地上空臭氧层的中心地带,近90%臭氧被破坏,若从地面向上观测,高空臭氧层已极其稀薄,与周围相比象是形成了一个直径上千公里的洞。
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的柱浓度小于200 .,也即臭氧的浓度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超过33%的区域。卫星观测表明,臭氧洞的持续时间,面积逐年增加
臭氧空洞示意图
南极臭氧洞变化情况
空洞面积在2002年9月10日已超过1998年2724万平方公里的高峰值,达2918万平方公里,。
1998年高空臭氧的被破坏量为8908万吨,为历史之最。但观测表明,今年9月12日的高空臭氧的被破坏量突破了这一记录,达到9622万吨,创历史新高。
北极臭氧层变化
1996年2月至3月间,有几天北纬地区的臭氧层浓度下降了45%,达到了危险的地步。这次臭氧层浓度下降是前所未有的,。
受这次臭氧层密度下降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有格陵兰岛、俄罗斯北极地区西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