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doc

上传人:周太监 2022/11/2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 】是由【周太监】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试论区域市场变迁之动力
肖良武[摘要]区域市场变迁是由于两种动力即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现代技术变革及运用的外在动力作用的结果,通过研究,弥补现存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区域市场;市场变迁;内在动力;外在动力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1-0089-02
区域市场是由若干个地方市场经济一体化而形成的,又是全国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加强区域市场建设理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区域市场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但目前学术界有关区域市场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区域市场与统一市场的关系及怎样完善区域市场等方面,而关于区域市场变迁的动力问题很少涉及,本文试图以区域市场变迁的动力作为研究的主题,旨在弥补现存研究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内在动力:商品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
区域市场发育的过程表明,商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市场发育水平越高,越是地区经济同质性高、市场流通范围小的地区,越容易形成统一市场。随着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流通突破了地方市场的局限,扩及毗邻地区,从而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进而波及远方市场。同时,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满足商品生产规模扩大的基本条件。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正是区域市场结构变迁的动力。各地区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等方面的禀赋条件、稀缺程度和分布组合特征一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现出优劣并存、长短互见、彼此都有所求的特征。这种资源需求与资源分布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是推动区域间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内在动力和制定区域协作及联合政策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和工业化起步阶段,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相对差距扩大。因为市场是以效益为导向,那些经济基础好、交通运输便捷、信息灵便的区域投资效益高,必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那些经济基础薄弱、地处远离经济中心的边缘区域,在竞争中势必失去更多的发展机遇,进而强化了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是中心区域产生的前提。与生产力区域间分布不平衡相一致,市场发育在区域间也表现出不平衡,使社会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从而改变过去区域市场的格局。
商品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分工的结果。地域分工、专业分工为区域市场形成的必备条件,通常来说,区域市场是以专业分工为原则向专业化市场方向发展。关于这一点,建立在市场发育基础上的“斯密动力”理论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如果区域农业条件优越、粮食产品丰富,那么当地就可能形成粮食区域市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的区域,则可能形成有色金属交易市场等。
区域贸易(包括区内贸易、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三个部分)的繁荣是区域开放的结果,同时又成为区域市场变迁的动力。不论是区内贸易、区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的发展,均相应地增加了市场流通的商品种类与商品数量,促进了商品市场规模的扩大。贸易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产生了刺激,极大地带动了商品市场的发育。正如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所论述的那样:我们先假定有这样一个团体,贸易已在其中获得某种社会价值;而最容易发展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东西的是对外贸易。如果对外贸易要赢得这种重要地位,它所提供的机会就必须大于国内的机会。因为有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原来囿于生产地或地方性市场交易的农副产品突破了过去的交易圈,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和工业原料流向城市集散市场或口岸市场。同样,由于多边贸易的兴起,原来进口商品仅限流通于口岸市场或城市市场,现在能够沿着商路网进入内地,悄然影响、改变内地市场的流通与消费。
贸易业的兴盛,使区域经济能够突破原来的市场边界,从而纳入一个范围更大的新的区域经济系统之中,这就势必引起区域市场差异缩小,形成某种共同市场。这种共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区域市场的变迁过程。
2外在动力:工业技术变革与交通技术革命及运用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及运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同早期大多数经济史学家宣称技术变革是西方经济成长的主要原因一样,促进了商品结构的变化,进而促进了市场结构的变迁。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意味着制造业的发展是为了一个比特定地理区域更大的市场。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在商品生产和服务中引进了机械力以代替人力和畜力,大多数使用现代机器生产,生产设备比较先进,生产技术含量高。先进机器设备与现代技术一旦进入生产领域,就导致了商品和服务生产的迅速增长。原因在于先进机器设备与现代技术加速了制造的过程,比过去任何时候多得多的工业品被生产出来了,技术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正如洛克伍德所强调的那样,1868年以后日本丝绸工业的市场组织和质量控制以较少的现代技术内容在经济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而广泛的效果。在此,我们还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现代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传统手工业经济同样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原因在于传统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潜能还没有全部释放出来。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现代化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生产力去替代传统生产力,而是在培育现代生产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生产力中有价值的东西及其对现代生产力的互补作用,才可以避免既有生产能力受到破坏,才能使现代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增长。现代工业产品及传统手工业产品量的扩张,增强了商品的供给能力,改善了商品市场结构,直接推动了区域市场结构的变迁。
现代交通与通信技术变革及运用对区域市场产生的影响与对欧洲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不谋而合。欧洲经济所有主要的历史性变迁,都是伴随着(或首先是由于)运输与通信基础设施的革命而实现的,欧洲13世纪至20世纪的经济发展状态的变迁归结为四项运输与通信的革命:13世纪内河水运与城市的兴起;16世纪期间的海运与东印度及西印度间的贸易;19世纪中叶由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技术创新、铁路等新运输方式导致了工业革命和市场范围的扩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产生了及时生产系统(JIT)等高效的生产与分配系统。正是运输与通信技术革命及运用,使欧洲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统一市场逐渐建立起来。
落后的交通运输及通信设施对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影响,使区域自我封闭起来,仅依靠农林产品及少量的手工业产品维持生计,使区域封闭、地方市场彼此孤立、极少往来。当现代交通运输与通信网络开始建立并获得了快速发展以后,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运输成本的降低是借助现代运输方式来完成的。这必然要求有相当的运输系统作为前提条件,并花费生产和交换活动中能够承受的运输费用。交换费用是市场范围的函数,一般来说,交换活动的空间范围越大,或者说,交换双方的距离越远,交换费用的数额就越高。由于投入到交换活动中的资源和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是同样的资源,因此,将资源投入到交换活动中抑或生产活动中,取决于两种活动的边际生产率谁高谁低。当交换活动的边际生产率高于它的生产活动的边际生产率时,资源继续投入到交换活动中。在生产活动的生产率既定的情况下,交换活动的空间范围取决于交换活动的单位费用。因此,交换的空间扩张的历史,就是单位交换费用不断降低的过程。当然,交换活动的空间范围不可能无限地扩张,是因为存在着正的(或不为零)交换费用。或者说既定的单位交换费用决定了既定的交换边界。交通运输技术的创新,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加速了商品流通速度,极大地便利了地方市场的货物流通,使分割的市场联结起来,由此引起市场范围的扩张,提高市场的整合程度,进而形成区域市场。云贵区域市场形成与急剧变迁时期,正好是该区域现代交通运输大建设、交通技术大运用的时期。
现代交通技术变革及其运用对市场层级变迁具有重大的作用。距离和费用的摩擦限制了市场的供应与需求范围,为了方便起见,市场中心往往沿交通线配置。运输网络不仅促进客货的流通,而且决定着市场功能的边界。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在大范围内、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商路联系的方向,使一些传统商道在商贸联系中的重要作用渐渐被新兴的现代商道所取代,原来依附于传统商道旁的中心区域降级为次中心区域,依附于新兴商道旁的次中心区域迅速上升为中心区域,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层级发生相同方向的变化。同时,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地方市场的距离摩擦,由于到达一个大的市场中心更加便宜和方便,因而贸易活动存在着向少数大型市场中心集中的趋势,使边缘区域市场向中心区域市场迁移,中心区域的市场范围逐渐扩张。
[收稿日期]2008-12-04
[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黔省专合字(2008)43号。
[作者简介]肖良武(1966―),男,贵阳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2/view-38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