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谒曹植墓.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谒曹植墓.doc

上传人:dt83088549 2022/11/24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谒曹植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谒曹植墓 】是由【dt83088549】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谒曹植墓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谒曹植墓
禹振民正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我们一行来到具有“北国水乡”美称的山东聊城。中午,在紧临环城湖的一个小饭馆坐下,从当地特酿的“东阿王”酒,说起了约两千年前被分封到东阿为王的曹植,知道他的陵墓就在距聊城只有几十华里的东阿县城附近。于是就想到去拜谒曹植墓。
说到曹植,无人不为他独步千古的才气所倾倒。他风流倜傥,才思敏捷,狂放豪饮,出口成章。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三国演义》上说他,曾以七步成诗,感化了和他同根所生,相煎甚急的曹丕,用诗卫护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据说又由于他深深钟情于美丽的甄夫人,在洛水河畔,以洛水为题,写下了传涌千古《洛神赋》。
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的社会,两千多年来一直以儒学为主流意识的社会,人们到山东去,趋之若骛的是历代帝王曾经封禅的五岳之尊泰山,是孔夫子的曲阜故里……就是东阿,也只知道那里盛产“阿胶”。却极少有人知道,在这历代荒凉空旷的鲁西北大地寂寞的一隅,还长眠着一位旷代诗才,他生前受尽贬斥,身后依然遭遇着冷落。
从聊城驱车向东,走到东阿县县城,一路打问,又顺着一条林荫夹道的土路一直向南,约20华里,终于路尽陵见。大门门楣“曹植墓”三个楷书大字,出自当代书法家刘炳森之手。进门,迎面一座小山,如一头巨龟卧伏,即是鱼山。据陵园内一位老者讲,因这山状似甲鱼,因而得名。山脚下,一片汉砖砌成一道陵墙,即是曹植墓葬处。山体裸露,岩石经过千万年风化己开始剥蚀。覆盖着土层之处长满了荒蒿榛莽,也孤独地站立着数十株古柏。石阶迤逦而上,然而亭台兀自孑立,形影相吊,并无一位游人驻足。阳光灿烂,白花花地,更显得陵地空旷,寂寥。
东风萧瑟,似是在为子建鸣不平之音。这就是曾经在建安文坛上独领风骚的一代才人的归宿?
从来孤高多悲风。曹植本来贵为“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的次子,曾经倍受恩宠,极为父亲赏识,器重。但天生的文人性情,又使他百般厌恶豪门的繁文缛节和为争权而进行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他恃才傲物,蔑视权贵,追求权门以外的个性解放和人身自由。他和引为知己的朋友,谈诗论文,纵酒豪饮,狂放不羁。他的无与伦比的诗才及倍受曹操宠爱,使得兄长曹丕的太子地位一度岌岌可危,因此对曹植倍加忌恨。曾经写下《典论?论文》和不少诗篇,把写文章称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曹丕。在争夺对父王的继承权中,显然要比曹植多一层心机,懂一些类似韬晦的权术。而曹植在曹操几度对他的观察考验中,却终因“任性而行,饮洒不节”屡屡误事,最终失去了父亲对他的信任,精明神算,善于识人用人的曹操,最终选定曹丕做继承人,应该说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在他心目中,曹植不仅有旷世文才,而且“最可定大事”。对这样一个人,舍弃不用,实在是一种“割爱”。可以想象的到,曹操做出这样一个决断,是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感慨的。他一定会想,曹植也实在是一位“扶不起来的天子”。而当曹操去世,曹丕继位后,对曹植的才能依然讳莫如深,一时也没有放松警戒和防范。他不断地变换曹植的封地,让他东搬西迁,并剪除了曹植的羽翼丁仪、丁翼。对曹植名为分封、实际上严加监视,等于软禁。曹植屡屡上书,希望能参与国事,都遭拒绝。使他处于极为困顿和孤苦之中。“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唯仆隶,所对唯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他在封于东阿之后不久,又以陈四县作为封地,被迁封为陈王。不久由于汲汲无欢,积忧成疾,终于死去,年仅四十一岁。因最后封在陈地,史书上都称他为陈王。“昔日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其实,曹植前半生纵酒狂饮确是任性恣欢,而在失宠遭受排斥后的狂饮,则只能是借洒浇愁了。曹植在封于东阿之时,即看中了鱼山这块地方,予先设置了将此地作为他人生的最后归宿,所以,东阿最终成了他的长眠之处。
伫立在白日清风一片萧条的曹植墓前,任何一个文人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同情和惋惜的喟叹,感到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凉。墓的右侧林立着长长两排石碑,细看碑文,诗赋,撰者即多为文人骚客。
其实,细想一下,大可不必。人各有其才智,也各有其性情品格。各有志向抱负,也会遭逢种种际遇机缘。有雄才,不一定就能实现其鸿鹄之志。但只要一个领域展示了才华,在一个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为后人所追思,怀念,也就够了。从曹植说,他虽然在政治上是失败者,没有实现“立业”的宏愿,但在文坛上却是风云一时的人物。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后来的不幸遭际也造就了他诗歌中“建安风骨”的形成。
他的瑰丽诗篇,连同他的悲剧人生将永远流传下去,给人以不尽回味。
(责编/褚大伟)
5129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