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医基础知识
内容——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
时间安排——每周1个课时,约40分钟,30分钟讲解PPT,10分钟讨论
目标——能理解基本的中医思想,看懂中成药的说明书,理解和解释最常见的名词
考核——书面考试
第1课时中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
内容——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统一性
辨证论治
症、证、病的概念——
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辨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第2课时阴阳学说
阴阳的基本概念——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阴阳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阴阳的互根互用——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其余类推。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达到极致便是物极必反。
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诊法方面:以阴阳属性分析症状,如色泽鲜明为病在阳,晦暗者为病在阴;语声高亢,多言躁动,多属实、热,为阳,语音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多属虚、寒,为阴。
辩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
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或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采用“损其有余”治法
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采用“补其不足”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