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该【记恩师月异公讲解 】是由【花双韵芝】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记恩师月异公讲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记恩师月异公
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张月异老师,走开我们很多年了,然他的音容笑经常涌此刻我的脑海,
他对我的教育激励终生,他的去世是我县戏剧事业的一大损失,
凡是念此,不觉令人潸然泪
下,叹息许久。退休后,居家务农,空暇无事,整理旧时之物,翻出上世纪八十年月我执导
的剧本《飞虹塔下》,品读之中感想良多,字里行间恩师才华横溢。
恩师月异公,出身书香门第,受过优异的教育,毕业于太原师专音美专修班,擅书画,喜文
史,精编剧,是上世纪我县优异的文化领导者、开辟者、戏剧活动家、剧作家。
1960年的春季,冷气正浓,我在师村完小就读三年级,记得早春的一天,老师把我的几个
同学叫到办公室,建立道情剧团来我校招生,而当时到我校负责招生的正是张月异老师,
这
是第一次见到老师,当时张老师二十多岁,
风华正茂,正是机会之偶合我成了县道情社团的
一名丑角演员,拜在了恩师月异公的门下,新建立的道情社团在董景星、张月异、王绍明、
兰振华新文艺工作者的率领下,
有老艺人口传,传帮带,记适当时张月异老师负责编导兼剧
团秘书,他同老艺人密切合作,发掘、抄写了二十多本戏,每日老艺人们坐在一块对词。而
老师拿着毛笔,一句一句的抄,不断的问。碰到有些不清时频频斟酌,
我一方面在老艺人的
率领下勤苦练功,一方面帮张老师割纸,
装订抄写好的剧本。
当时国家三年自然灾祸,
所用
的麻纸很糟,而张老师仔细抄写、校正、整理,为道情剧团的发掘做出了贡献。另一个方面
张老师收集道情史料,接见大量健在的农村艺人,对道情发展源流进行考据,
1962年赴京
报告演出时的道情简介就出自张老师之手笔。
张老师抄写了老艺人口述的剧本,并在此基础上整理、改编了《断双钉》
,移植了《二度梅》
《兵火缘》,整理改编《玉堂春》连二本,创作了《古槐仙子》历史剧本,跟着四清运动和
文革的开始,张老师调回剧院,
走开了所热爱的剧团工作,固然走开了剧团,但是张老师创
作不缀,因为同住一院,我经常去讨教张老师,这一时期张老师主要精力用于剧院的建设和
绘画创作,洪洞剧院的座位改造、舞台更新都是在张老师的主持下达成的。
1977年文艺界迎来了春季,张老师调回剧团任业务团长兼编导,这一时期在孙伯友,常玉
堂,闫友发指导下,由张老师改编整理编导了大量历史剧《走投无路》
《宝莲灯》《十五贯》
《杀驿》《王佐断臂》《存亡牌》《反西流》《舍饭》《三击掌》《黄鹤楼》《挡马》《骂殿》《忠义侠》《皱凤腾空》《意中缘》《三滴血》《四进士》《玉堂春》《狮子楼》《杨八姐游春》《贩马》《洛阳宫》《屠夫状元》《金沙岸》《风筝误》《蝴蝶杯》《蝶恋花》这一时期对历史剧的恢复和剧团的艺术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0年8月对道情情有独钟的张老师,在他的踊跃奔忙和协调下,县上领导任张老师任道
情团团长,同槐树团分队演出,并邀请部分原道情团演员贾健平,玲儿,李树森,齐三呆加
入剧团,我在张老师率领下由张老师改簿本,移植,整理,任导演,排导了《龙虎山》《二
度梅》《兵火缘》《梅玉配》《三审刘玉娘》等戏。张老师发掘整理了大多数遗存的道情剧目,
由省美协文席苏光牵线,张老师带队到忻州戏校观看《梅玉配》,由张老师移植,我指导的
演出成效好,遇到好评,此间受冯张道情剧团的邀请,由张老师写剧本我指导,先后排练了
《玉堂春》连二本,《二度梅》连二本,《三英卷》等戏。但是因为戏曲不景气,电视电影的
冲击,组团一年多后,同槐树团归并。张老师也由团调文化局任专职创作员去了,1982年
临汾举办戏曲优异演员评选演出,由张老师改编的剧本《周仁献嫂》、道情折子戏《送茶》
遇到中央、省、地专家的好评,薛红旗获一等奖,常红菊、杨东海等获二等演员奖。
1984年洪洞槐树团在县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和改革,为迎接建国三十五周
年,临汾地域举行戏曲创作调演活动,张老师新创作《飞虹塔下》剧本被定为献礼剧目,县
领导樊纪亨挂帅,文化局长刘玉泉坐镇剧团,由苏家栋为艺术指导。张月异老师编剧,杨金玉音乐,李胜才舞美,朱恒山灯光,董三成服饰,我主导的《飞虹塔下》在南王公社、上纪
落学校开始了,历时两月有余,前后四次彩排,省、地著名专家,学者,领导贾克、韩声、
石丁、樊玉龙、韩刚、杜波、牛豪杰、孟华、张秀云、张波、王振湖、曹车勇、刘郁瑞、崔
风鸣、任重远、韩宾、杨迎提等观看了彩排,赐予指导和鼓励。特别是中国戏曲大家马少波
先生携夫人李慧中女士观看演出后,马少波先生在《飞虹塔下》会谈会讲到,
《飞虹塔下》
这个戏是一个革命历史剧,也是现代戏,
洪洞县选这样一个题材很好,是很适合的,在我们
广胜寺以前发生过这样一个震天动地的斗争事件,
我们用蒲剧艺术反应出来是不简单的,
我
看了此后,第一个印象是感觉题材新奇,很新鲜,不落旧套,张月异同志写的这个簿本,我
以为很好。说明你们洪洞县仍是有人材的,他的剧本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上,都是好
的,苏字栋、王维海同志导演工作独具特点,
即保持蒲剧特点,又汲取了姊妹艺术的一些有
益营养,戏很丰满,很有厚度,静而不愠,动而不乱,唱、白穿插有特点。从这些地方看出
导演工作是成功的。在这些专家学者激励指引下,
《飞虹塔下》在建国三十五周年调演中,
一举夺魁,荣获编剧、演出双一等奖,评委们称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会以来在临汾地域没有看
到过的一台好戏,正如马少波说,这是一出很有基础的好戏,经过加工提升,能够到北京,
到省城到全国各地去云游。
马老的鼓舞。评委的赞美,领导的重视,张老师的勤劳笔耕,
《飞虹塔下》获取了山西省现
代戏演出百场奖,张老师九易其稿,
省交化厅鲁志义厅长亲身抓,
省戏研室、创作室专家赴
蒲县,临汾,汾西观看演出,议论改正剧本。才有了
1990年在运城复兴蒲剧大调演出一举
夺魁,结出了丰富成就。
张月异老师是勤劳笔耕的一世,
对我县文化、戏剧事业做出优异贡献的一世,
也是荣耀的一
生,农闲拣出旧时势,品读戏词文留香;神弛伏案说心曲,师尊老师意绵长。
2010年5月弟子王维海写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