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6
文档名称:

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版(带答案有详解).docx

格式:docx   大小:8,392KB   页数:1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版(带答案有详解).docx

上传人:住在富人区的他 2022/11/26 文件大小:8.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版(带答案有详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版(带答案有详解) 】是由【住在富人区的他】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版(带答案有详解)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住在富人区的她
2022年11月重庆市梁平区2022年公开招考21名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三支一扶”大学生模拟卷3套(带答案有详解)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第1套
(共60题)
1.【单选题】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能力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教育_____。
A: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主要传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D:并不关注某些具体的目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主要”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提出观点,即“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忽略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后面具体阐述了“教育”能够为人类生活提供更多的满足,使人类从“获得生存”进步到“获得生活”,所以第一句为文段的主旨句,由于题目提问中的主体是“教育”,所以应该为B项叙述,即“教育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A项错误,“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文中并未涉及。C项内容与材料无关。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到。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笼屉”作为寻常百姓家必备的炊具,从来没有登上过大雅之堂。据说最____的待遇是在旧社会曾用笼屉作为饭店门口的幌子,食客们只要一看到门口悬挂的笼屉层数,就知道饭店的档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优厚 
B:体面 
C:优惠 
D:特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横线上所填的词应与句中的“大雅之堂”相对应,比较四个选项,B项“体面”最为合适。
3.【单选题】古车上的篷盖有的用席篷,有的用麻布之类制作,顶上比较陡,到篷边上挑起而成为曲线。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不挡住乘车人的视线,二是可以使顶篷上的雨水排得更远。.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
A:介绍古车篷盖的材料及特点
B:介绍古车篷盖的形状与功效
C: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非常注重实用性
D:说明古车篷盖在设计上兼顾实用与审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材料属于分分结构,前半部分文中提到的是形状,后半部分谈到的是功能。题中主要意思是对篷盖形状以及功能做出介绍,并没有做出任何说明性的结论,A选项中古车篷盖的特点并未提及,C、D均属于说明性结论,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1)“经久”改为“坚固”(2)“洁具”改为“用具”(3)“适应”改为“适宜作”(4)“理想”前加“的”字(5)“卫生”前加“的”字(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用词不当,主要考察实词用词不当中的其他用词不当,如名词、动词等。考查点:>病句判断>用词不当
5.【单选题】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胡蜂效应”___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较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依此填入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住在富人区的她
A:殊途同归问题
B:不谋而合歪曲
C:异曲同工偏差
D:大同小异变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这道题考查了明确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区别词语的适用对象,因此属于综合类。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表演得同样精彩。比喻不同的做法或说话取得同样的效果不谋而合:没有经过商量而见解一致大同小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大部分相同,小部分略有差异问题: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歪曲:故意曲解和改变事实偏差:运动的物体离开确定方向的角度,工作上产生过头或不及的失误。变异: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符合句意的是“异曲同工”。依据“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可知后一空处“偏差”一词较为贴切。考查点:>选词填空>选词填空综合类
6.【单选题】在开架的图书馆里,我可以自由地取阅架上任何我想翻阅的书。我竟成了___的来客,不到闭馆时间,可以终日不离座位。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驾轻就熟
B:轻车熟路
C:囫囵吞枣
D:饥不择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选项A“驾轻就熟”比喻对某事有经验,做起来容易。选项B“轻车熟路”是指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做事情又熟悉又容易。选项C“囫囵吞枣”多指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选项D“饥不择食”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7.【单选题】毫无疑问,睡眠对于每个人都必不可少,但在一些____情况下,我们需要抛开生物节律的____。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头悬梁、锥刺股固然可行,但过于____。这时人们就不得不借助一些促清醒的药物。依次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意外局限得不偿失
B:非常限制矫揉造作
C:特殊安排强人所难
D:极端束缚触目惊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填空。第一空较难做出选择,先看第二空,“生物节律”是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一种机体活动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它不可能是一种“局限”,“节律”与“安排”也不相搭配,“安排”的主体一般是人,故排除A、C项。再看第三空,“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与此处语境不合,文意强调的是“头悬梁,锥刺股”的作法过于极端、可怕,“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用于此处合乎语境。故正确答案为D。
8.【单选题】尽管目前科学家对暗物质还了解不多,不过,正在进行的探索,或许将成为人类解开一个宏大谜题的_____。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不仅有望弄清暗物质自身的神秘构成,更有机会借此_____到大爆炸的宏伟一刻,彻底解开万物起源之谜。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钥匙追溯
B:线索返回
C:关键重回
D:前奏回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逻辑填空做题两步骤:辨析词义,结合语境。追溯:比喻回首或钩沉往事,探寻本质或源泉。返回:回到一个地方或状况或从一个地方或状况回来的行动返回原地。重回:重新回到。回溯:上溯,向上推导。第一空根据“解开”一次,排除D“前奏”,第二空根据语速差异B,C,D都有“回”文意说要到大爆炸的宏伟一刻,是无法回去的,因此本题答案选择A。
9.【单选题】 寄生植物,___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主大致相似,便于____,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毫无根底也要____,出尽风头。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名副其实冒名顶替装模作样 
B:顾名思义冒名顶替装模作样
C:顾名思义鱼目混珠虚张声势 
D:名副其实鱼目混珠虚张声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C【解析】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与实际相符。这一句话,后半句就是对前面的解释,所以用“顾名思义”正确。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冒名顶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假冒别人的姓名,代他去干事或窃取他的权力、地位。句中没有替他干事的意思,用“鱼目混珠”合适。虚张声势:假造声势,借以吓人;装模作样:故意做作,故作姿态。从抢占高枝、出尽风头等词语看,应该选“虚张声势”。
10.【单选题】公车改革的漏洞是一面镜子,它寓示着,只有让所有公共治理的漏洞都充分聚焦民意,社会才能进步,现在,公车改革新政遭遇质疑,让那些可能被权利钻空子的漏洞被及时曝光,尽管会让人看到改革滞重难行的一面,但我们更应该感受到民意洪流无法阻挡。每一项制度改革的漏洞,如果都能有民意与权利进行深度博弈社会就一定能够渐渐步入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一路畅行。对这段材料的关键词语提炼准确的是_____。
A:公车改革民意权力博弈
B:制度改革轨道权力畅行
C:漏洞民意权力博弈
D:公共治理轨道权利畅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意在通过“公车改革的漏洞”探讨如何通过民意与权利深度博弈,使社会进入民主法治轨道的问题。故漏洞、民意、权力和博弈为关键词。“公车改革、制度改革”等并非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表面主旨题
住在富人区的她
11.【单选题】网络由于飞速发展在整个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由于__的加强,信息交流加快,生产和工作效率都大为提高,同时,也可能__各种社会问题,如计算机犯罪、个人信息被泄露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关联催生
B:联系引发
C:互动暴露
D:交往带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个空格。由题干可知,“网络飞速发展”与“社会问题”之间应该是因果关系,即第二个空格处应填入表示因果关系的词语。选项中只有B、D项符合要求。A项“催生”指加快本来就该有的现象的产生,C项“暴露”指使显露,均不表示因果关系,予以排除。再看第一个空,B项“联系”指互相之间取得联通关系,侧重表示一种动态动作。题干中社会各方不断加强的应该是一种“联系”。D项“交往”的主体一般是人,与题意不合,因此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B。
12.【单选题】忽然记起10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___。(1)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2)但花朵从来都稀落(3)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4)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5)东一穗,西一串,。
A:(3)(2)(4)(1)(5)
B:(2)(3)(1)(5)(4)
C:(3)(2)(5)(4)(1)
D:(2)(3)(1)(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排序填空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排序填空题。根据选项,(3)中的“它”承接首句,指代“紫藤萝”,比(2)跟首句关系更紧密,所以(3)应排在首句后,排除BD。(5)句中“东一穗,西一串”、“伶仃”正好是对(2)句“花朵从来都稀落”的进一步解释,可以(2)(5)关系紧密,应放在一起。所以排除A,选C。(4)句是对“东一穗,西一串”挂在树梢的花朵的拟人化,接在(5)句后语义通顺。(1)句“后来…没有了”是结束句,放在末尾合适。经验证,C项确实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
13.【单选题】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
A:这种全封闭的“蚕豆”式自行车,。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业中去,关键在于能否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材。
C:通过参观访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D: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分,我就起床出发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A项语病有二:“最高时速”语序不当,调整为“时速最高”;“最高”与“”矛盾。C项语病是误用介词“通过”,句子主语残缺。D项语病是自相矛盾,“清晨”“雄鸡报晓”与“三更时分”表达的时间概念不一致。)
14.【单选题】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亚马逊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教授的这段话意在强调_____。
A:要保护和挽救那些将要消亡的语言
B:语言和生态环境一样,是人类的共同的财产
C:语言是比鲸类、金字塔和亚马逊森林更宝贵的人类财富
D:语言比任何建筑都更值得保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教授由人们对濒危动物、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资源这些肉眼可见的人类遗产的保护,引出对语言的保护这一话题。通过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高度评价了语言作为人类财富的价值,意在提醒人们重视对语言的保护。选项中提到这一点的只有A、D两项。而材料并没有对比语言与建筑哪个更值得保护,D项偏离了材料重心,可排除,故A项当选。BC两项都是对材料内容的部分表述,所以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15.【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做了的允诺就决不_____。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
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这道题考查了分析句子的语境(主题、上下文、情景)和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因此属于综合类。申诉:一般指提出要求、意见申述:详细说明食言:不履行诺言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1申述指详细说明,符合题意。1食言:不履行诺言,对应了前面的允诺。1句子为转折关系,本题选A。考查点:>选词填空>选词填空综合类
16.【单选题】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疼,接着_____其人,之后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很少深入挖掘,_____营养。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鄙视摄取
B:鄙弃吸取
C:鄙弃摄取
D:鄙视吸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解析:鄙视:轻视,看不起;鄙弃:看不起,厌恶。“鄙弃”比“鄙视”的厌恶反感之情更深一层。根据题意,应选“鄙弃”。摄取:吸收(营养等);吸取:吸收采取,多指经验、教训。故此空应为“摄取”。所以本题答案为C。
住在富人区的她
17.【单选题】古代动物中有一类动物叫晰螈,它_____具有两栖动物的特征,_____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古生物学工作者不容易弄清楚它到底是两栖还是爬行动物,_____过去把它放在爬行动物中,_____现在又把它放在两栖动物中去。
A:既、又、因此、以至而
B:不但、而且、不过、尽管
C:既、又、因此、以致而
D:不但、而且、因此、尽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以至”“以致”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出现了下文的结果。而“以致”多表示不好的结果。
18.【单选题】科学家发现大脑灰质内部的海马体能充当记忆储存箱的功能,但是这个储存区城的分辨能力并不强,对相同的大脑区城的刺激,可以让它产生真实的和虚假的记忆,为了把真实记忆从虚假记忆中分离出来,研究人员提出了通过背景回忆来加强记忆的方法,如果某些事情没有真正发生过,就很难通过这种方法加强人脑对它的记忆。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_____。
A: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关系
B:分辨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方法
C:大脑灰质内部海马体的作用
D:虚假记忆是如何产生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说“大脑灰质内部海马体有记忆存储的功能”,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这个储存区城……虚假记忆”的问题,最后说明分辨真实记忆和虚假记忆的方法。文段构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因此,文段谈论的中心在最后,B正确。A项文中并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C、D两项是文段细节的构成,并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
19.【单选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1)班主任因公出差,临走前把班上的事向代理班主任作了___。(2)“严”和“爱”并不矛盾,爱学生并不等于_____学生的不良行为。
A:交待怂恿
B:交代纵容
C:交待纵容
D:交代怂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区别词义的侧重点。交代: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讲明;或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交待: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吩咐;说明。怂恿:从旁劝说鼓动纵容:对坏人坏事不加约束交代指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讲明,所以这里班主任是向代理班主任作交代。纵容:对坏人坏事不加约束,爱学生可能纵容学生,但不会怂恿学生。考查点:>选词填空>实词的辨析>区别词义的侧重点
20.【单选题】契诃夫有句名言:“小狗不应该因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乱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就按上帝给的嗓门大声叫好了!”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法律赋予的民众的表达权,不分三、六、九等
B: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天生是会说话的
D:说话既是民众的能力,也是法律赋予民众的权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属于非典型的隐含主旨题,材料是名言警句,提问是细节判断标志,需要考生推断蕴含的道理。材料“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中的“大声叫”所体现的是“民众的表达权”,“所有的狗都应该大声叫”又反映了“民众的表达权”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不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分出不同的等级,故A选项表述正确。B选项并非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太过宽泛。C选项所表达的并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D选项未抓住材料的关键,材料主要讲民众表达权的平等,而非讲”说话是一种权利“,故排除。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21.【单选题】当体育界、工业界和其他领域中的一些领导者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一种高度__的意识时,一个社会还是应该更好地为那些即将成为领导者的年轻人灌输一种__的意识。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竞争合作
B:大局协作
C:协作分工
D:危机团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考查语境搭配的实词填空。根据文中“还是”一词可以推出第一个空白处与第二个空白处为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进而排除B项和D项。而C项的两个词语尽管意思不相同,但也不是相反的,且不符合语境。而A项的“竞争”和“合作”是意义相对立的两个词语,与“领导者”相呼应,更适于表达题目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A。
22.【单选题】审慎原则并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科研成果的取得及其社会认可,往往代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甚或科学家的终身成就,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家不会放松科学原则要求而违规,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往往与企业利益相连,企业逐利时难免会刻意隐瞒危害,由于科研的未知性因素和危险的发现难度及时间跨度过大,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对科学成果的应用应当秉承谨慎态度
B:科研成果应用的潜在危险无法被预测
C:科学附带的经济效益腐化了科学精神
D:道德原则是科学研究首要遵循的原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为隐含主旨题。从文段首句可看出作者认可审慎原则,是对科学应用的务实态度。A与之表述一致,故正确答案为A。B项只概括了最后一句,不够全面,排除;C偷换概念,是企业为了经济效益而腐化了科学精神,而不是经济效益本身腐化了科学精神,排除;从最后一句“即使科学家和企业都秉承道德原则,也很难保证能发现科研成果的潜在危害”可知,作者对道德原则持否定态度,排除D。
住在富人区的她
23.【单选题】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的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这段文字告诉我们_____。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为故事启示类隐含主旨题。文段的小故事体现了罗斯福的睿智和幽默,A项的“迂回”在文中无从体现;文段中罗斯福没有泄密,故而并未表现出“灵活变通”,C项文中并没有灵活变通的地方,只是体现了幽默;D项“不欲”与文段内容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
24.【单选题】海洋植物在预防全球变暖方面大有潜力。它们每年可从大气中吸收20亿吨二氧化碳。其中,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存储了海底埋藏的碳的一半,,几乎占全球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一半,成为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但是,这些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却岌岌可危,它们的栖息地正以每年7%的速度丧失。按照这种趋势,这些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在几十年内大规模消失。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海洋植物具有很强的固碳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全球变暖
B:红树林、盐沼地和海草床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储存器
C:要应对全球变暖,有必要加强对海洋植物栖息地的保护
D:要加强对海洋植物生存环境的保护,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海洋植物的固碳功能;二是海洋植物的生存环境亟待保护。C项完整地概括了两层含义,符合题意。
25.【单选题】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凉地惨叫了几个钟头,农民亦急得团团转,就是毫无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不值得花精力去救驴子。他请来所有邻居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恐慌地大哭,不一会儿,居然安静下来。人们忍不住往井里看,奇迹发生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作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抖落一身尘土,然后狠狠地用脚踩紧。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然自己把自己升了起来,到了井口,它纵身一跳,平安地跑开了,在场的人均惊诧不已。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
A: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B:换一种思维常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C:冷静思考是克服困难的首要条件
D: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时候,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救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故事中驴子把砸到背上的尘土迅速地抖落下来,并狠狠地踩紧,如此反复,最后成功地从枯井中跑了出来。其实人生中的困难、挫折也如驴子身上的尘土一样,不迅速抖落、踩在脚下,就会被其掩埋。只有把困难踩在脚下,才能够通往成功。换而言之,人生中的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26.【单选题】原始民族的艺术作品大半都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它们的创作常常是为了____的目的,而且后者往往还是主要的动机,审美的要求只是满足次要的____而已。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实用 欲望
B:生活 情感
C:娱乐 目标
D:交换 生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由“不是纯粹从审美的动机出发”可知,第一空应填与“审美”意思相对的词。“审美”意为鉴别和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是一种精神活动,与此对应的是“实用”,“满足”与“欲望”为固定搭配,故答案为A。
27.【单选题】下面有语病的句子是_____
A:上山的路和下山的路一样难走
B:两位老人走得很缓慢,以致于让人感到他们的衰老是那样的明显
C:全明星比赛中一些年轻队员得到了锻炼
D:工作的时候和休息的时候他都很用心地投入工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语意不明,主要考察指代不明。“休息的时候”是指他休息的时候还是指公司休息的时候,这里存在歧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他休息的时候(如睡觉)时又怎讲很用心地投入工作。考查点:>病句判断>语意不明
28.【单选题】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始终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认为日本人的这一举动严重_____了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A:伤害 
B:损害 
C:危害 
D:祸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解析】与“感情”相搭配的动词应该是“伤害”。
29.【单选题】(2007年北京)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文中“这些”指代的是_____。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住在富人区的她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的降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首先确定代词出现的位置,迅速定位原文,联系上下文,可知“这些”代词指代的是上文的即“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一句。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代词指代
30.【单选题】 “为政不在多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______。这既是一种政治______,更是做人的诚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训诫诚信 
B:劝诫精诚 
C:训诲至诚 
D:训示诚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A【解析】此题根据后一句“既是……更是……的诚信”可知第二空应填入“诚信”一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1.【单选题】新县长上任后,大胆____了精明能干的张强,使濒于倒闭的制药厂起死回生。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启用 
B:选拔 
C:任用 
D:起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D【解析】略
32.【单选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的是_____。
A:我国栽种桂花已有1700多年历史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考查细节判断。由“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可知,A项正确。由材料“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现在各地都有种植”可知,西南、中南地区只是桂花的原产地,不代表现在桂花多种在西南、中南地区,故B项错误。由材料“在中国战国时代……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可知,桂花最早在战国时期入诗,故C项错误。材料提到《九歌》是最早记载桂花的诗词,并非我国最早的诗词,故D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A。
33.【单选题】我们对待历史和文化,应该坚持_______的态度。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精深,古代名人众多,借古人之____,添当地的名片,自属正常。但不顾历史事实,生拉硬造,未免贻笑大方了。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实事求是名义 
B:老老实实名誉
C:实事求是声誉 
D:脚踏实地名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但”字表示转折,后面是“不顾历史事实”,前面应是“符合历史事实”,所以第一个空应该为“实事求是”,而非“老老实实”或“脚踏实地”;另外,“声誉”指声望名誉,“名义”指名分、资格、称号。“声誉”符合文中语义条件,故答案为C。
34.【单选题】语音技术包括识别和合成。识别指电脑分析人的语音,将之转换为文字输入电脑,从而实现以说话代替键盘的技术。与语音识别对应的是电脑将文字转换为语音的合成技术。经过多年的基础研究后,语音技术现在已经到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比尔•盖茨表示,语音技术等自然交互技术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电脑的重要功能。他认为,5年内,互联网搜索将更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