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小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docx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2/11/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小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是由【薄荷牛奶】上传分享,文档一共【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品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11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小学《品德及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及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及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及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惯的形成。
既然是一门社会生活的综合课程,就必须努力打通课程及社会生活的通道,品德教育要面对现实社会生活,但又不能屈从于现实。一方面,我们选取的社会生活事件要经过一定的重构,以实现对不成熟的学生的引导;另一方面,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必须实现对社会生活的提升及超越。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中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提高;那么社会生活中他们再次面对相关问题时就会努力改善行为方式。教学中我们欣赏古今中外人类精神文化成果,文学、艺术、传统****俗、格言警句等,感染和熏陶学生心灵;那么社会生活中他们就会带着发现美的眼睛,感恩生活,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生命质量。生活的世界是自然不造作的,可是面向社会生活的德育课堂却需要教育者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及艺术性的统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而且需要适当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我将从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和教学设计的流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刀的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四)让教及学植根及儿童的生活。
二、教学设计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有:
3/11
第一,课堂教学设计是为课堂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它规划了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大致进程,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依据。
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及学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重教轻学,课堂教学缺乏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也不能有好的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大多是建立在教师的主观经验和判断的基础上,更多地是重视如何教而忽视学生如何学。现如今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了解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来创造最佳的外部条件,以激发、促进学生的学****br/>三、小学品德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三化”,即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
打开第一册《品德及生活》课本,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七彩的小学生生活场景,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独特的对话提示框,活泼的版面设计……它把品德课程标准崭新的理念以强烈的视觉感形态呈现在每一位科任老师的面前:透过这浓浓的气息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小学品德教学要丢弃机械的古板的说教式课堂,探求一种不露痕迹的春风化雨般的新的活动形式:创设趣味情境,设计乐中求知的游戏、贴近生活的活动,让孩子们投入这样的游戏、活动、生活中****得品德。

我们都曾是儿童,都曾流连于儿时的游戏,也在趣味游戏中感悟了,长进了,并逐渐长大***。而今我们有幸成为了及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孩子们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是卡通,因为形象可爱又憨态可掬。孩子们喜爱的活动是什么?是游戏,因为游戏趣味生动。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品德教材展现的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各种情景,趣味活动。所以,不论是从儿童身心特点考虑还是从教材的现状看,趣味游戏化的课堂是可行也是必须的。

及游戏一样,活动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小学品德课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彰显活动的功效和作用。让品德教育成为一种真实的,儿童所能理解的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不再是道德概念的演绎,道德任务的说教,而变成了具体的、可感的、可触的认识、感悟和体验。

新课程标准说得好,课程不能涵盖儿童生活的全部,但是它为儿童整理、反思及拓展自己的生活提供条件,为儿童学会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我们的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托的。品德课堂教学设计要走进现实生活,回归现实生活。如《我也想当升旗手》一课的教学,除了在孩子动手给国旗涂色、动手剪一剪五角星,做一做国旗等活动中,激发孩子对国旗的感情外,还要组织孩子参加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去当升旗手、护旗手,让激昂雄壮的国歌声,气势恢弘的场面,升旗手的庄重敬仰,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震撼,亲历这样的场面,亲身感受国旗国歌的神圣,升国旗的庄重,孩子们心中怎能不升腾起激昂向上的情感呢?
3/11
“我也想当升旗手”的愿望必然在心中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再次明晰升旗是一种庄重的行为,就在这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指导中品德自然也就生成了。
四、教学设计的流程
环节一、研读教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那就是品德只是一门杂课的影响,又或者由于当前品德专职教师很少,品德只是大多数老师的兼职和副业,因此,品德老师解读教材都不似对待语数英那般,而是缺乏深入解读,浅尝辄止,钻研教材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的研读和理解。重点解读和思考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宽读——读整个单元。
读教材不能支离破碎、断章取义。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注意课题及课题、课题及单元,甚至是单元及单元以及不同年级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全面系统地读,融会贯通地想,才能更好地倾听到教材所要传达的意图。
就拿《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这一课来讲,这一课的学****目标是:
1了解、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能从多角度发现、感受家乡的美丽。
2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3能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及美丽,萌发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情感。
5/11
那么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要研读它所在的整个单元,了解它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若干个内容之间的联系。(主题结构图)
看完整个单元,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本单元的三个主题分别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引导儿童从自然、人文、历史等方面去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美”;三个主题成并列关系,而且相互照应,融为一体。“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方便”学生通过学****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机构,学会利用及自己关系密切的公共设施、场所等。“我们生活的地方真温暖”可以培养儿童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关心周围的环境,懂得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乡村奉献爱心。“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通过学****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知道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能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品德及生活课程呈现给儿童的不是相互孤立的知识点,也不是支离破碎的经验,而是彼此联系的活动和体验。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同一单元内前后几个主题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或同一主题内几个活动之间的顺序。这种顺序有时可以变动,但在有的情况下就不宜变动。这是教师在对教科书进行再创造时应当注意的一点。
(二)细读——读本课内容
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要大力挖掘、大胆创新、大量补充课本资源。
(1)看懂图意
新教材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如果不仔细看,就搞不清图片的意思,就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
(2)细读文字
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文字,拿教科版的教材来说吧,有主题文、提示语、对话等。这些都体现了本单元或本课的全部教学内容,仔细研读这些文字,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正确把握。
(3)科学剪裁
品德教材是以版块的形式呈现内容的,有的内容编排是并列式的,有的内容编排是递进式;很多课都需要二至三课时完成,目的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降低知识密度,组织切合实际的有效活动。虽然我们也可以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上课,但也不能按部就班,所以要有一双灵巧手,针对不同的文本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裁剪教材,严密地划分课时,才能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6/11
(4)捕捉信息
品德教学最终应回归学生生活,回到实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地把生活热点或相关资料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对顺风耳,在读教材时及时补充新信息,不断充实教材内容,使教材鲜活。
环节二、研读学生
教学必须以深入地了解儿童为基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掌握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了解其所在的家庭和社区的状况等基础上进行。
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真棒”中“我能行”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是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胆怯的事情为话题,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于挑战性的活动,在遇到问题时,能及他人合作,想办法解决问题,树立能够想办法做好的勇气及信心,探寻自己走出胆怯的方法,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上课对象是不满十岁的孩子,她们平时怕什么,胆怯什么,教师未必了解得很清楚和全面。那么,在备课时,教师首先就要了解学生这方面的情况。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胆怯是他们常常会遇到的体验,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怕黑等。同时,他们也有许多战胜胆怯的生活经验。比如他们意识到打针就是针头扎进去的时候疼一会儿,挺过去就没事了……仅仅摸清生活实际还不够,还有科学的分析,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
儿童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能够做到但由于胆怯而不敢去尝试的情况。这时,他们往往受到的是指责和嘲笑,然而这样对他们的生活不仅无济于事,有时甚至雪上加霜。他们需要的是树立信心,寻找到自己战胜胆怯的方法。了解到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胆怯的现象,肯定胆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人人都会遇到。但是我们可以克服胆怯的心里。当我们胆怯时,你一定要想着我能行!相信我能行,我们就能够挑战害怕,克服胆怯,我们还要善于得到大家的帮助,一起想办法,找到自己的方法,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勇敢。
了解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很关键的因素。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着眼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关注、引导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经验背景等来组织教学。
环节三:制定教学方案
一、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体现有效性和简约性原则。
如,《走近残疾人》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气势恢宏、石破惊天的钢琴曲就是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在耳聋后创作的。失去听觉,对一位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奏响了命运交响曲。其实,在生活中并不缺乏贝多芬这样顽强生活的残疾人,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这群特殊的朋友。(板书:走近残疾人)
6/11
这样的导入简洁而有效。
2、实践活动
《品德及生活》的课程性质明确提到: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及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品德及社会》课标则提出来:课程设计和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及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那么,我们在设计实践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布鲁姆
所设计的各种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生活性要实。
如人教版四上——《购物场所我知道》一课,教师有这么一个设计:
1、要求学生课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商场。通过调查询问、听介绍、查找图片等方式了解购物场所的名称,规模、商品种类,买卖的方式;
2、在课堂上将自己查找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
这个环节就打通了品德课程及社会生活的通道,很好地体现了“生活性”。
3、参及性要广
只有人人参及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所以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做到全员参及。
7/11
4、综合性要强
课程标准对方面的阐述有很多:
《品德及生活》: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及行为****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品德及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课程设计——
(品生)体现儿童及自然、儿童及社会、儿童及自我的内在整合;
(品社)体现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
(品生)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
(品社)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
教学活动——
(品生)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及道德体验,知识学****及社会参及、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品社)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及社会参及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
8/11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研究
【内容摘要】小学《品德及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的目的性、过程性、科学性及艺术性的统一,不但需要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而且需要适当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关键词】品德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三化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