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docx

上传人:wawa 2022/11/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观沧海》赏析(通用4篇)
作者简介篇一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亳州人。东汉末年闻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缔造者。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宏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齐,开启并旺盛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宝,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毛泽东曾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注释篇二
1、临:登上,有巡游的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3、沧:通“苍”,青绿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澹(dàn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7、竦峙(sǒngzhì):屹立。竦,通耸,高。
8、丛生:指草木聚集在一处生长。丰茂:指茂密,茂密。
9、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犹如。似乎是。
13、星汉:银河,天河。
14、幸:庆幸。
15、甚:极点。
16、至:特别。
17、咏志:即表达心志。
18、幸甚至哉:真是庆幸。
19、咏:歌吟。
20、志:志向。
21、歌以咏志:以歌表达心志或志向。
创作背景篇三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尚和袁熙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美的诗篇。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疆,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确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最终取得了确定性的成功。这次成功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务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斗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副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安静。他将自己雄伟的理想、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篇四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经常“鞍马为文”、“横槊赋诗”。建安十二年(207),军阀逐鹿中原,五月,曹操率师北征乌桓,七月,出卢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成功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作下此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言明观海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廖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临”,登临。“以”,表示东临碣石的目的是观沧海。“沧”,水深而呈暗绿色。“沧海”,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诗句,皆为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全景:大海波涛动荡,山岛巍然矗立。“何”,多么,含叹美之意。“澹澹”,水面浩淼的样子。“何”字用得已极饱满有力,“澹澹”两字更是千锤百炼而得者,着此两字,整个沧海便浑然一色了,若换成“茫茫”“漫漫”等字眼,就显得过于平实,又欠生动,当真是一字千金,生色千古!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详细勾画屹立的山岛: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一派生意盎然。“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定神细看,瑟瑟秋风中的海竟然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何等宏伟的景象,何等雄浑的境界,何等雄健的笔力!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泣秋风、感伤落英者何其多?晏几道叹息“红叶黄花秋意晚”(《思远人》),耿玉真长恨“玉京人去秋萧索”(《菩萨蛮》),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更是大开悲秋文学之先声。然,独立寒秋,曹操却极写海的磅礴壮丽,岛的高耸挺立,草木的朝气勃发,一扫悲秋情调,其志凌绝顶以远瞻世界的非凡气度跃然纸上,足见曹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丽,若出其里。”好一派吞吐宇宙的雄伟气象: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美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特别渺小,它们的运行,好像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若”,好象。“星汉”,银河。这四句诗,融想象和夸张为一体,大开大阖,舒缓从容,辞气直有干云之势,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在千古诗人中,想必也只有曹操如此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风云人物才写得出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曹操素有“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的雅称,其诗悲壮慷慨,震烁古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充溢***的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如《文心雕龙·时序》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千百年来,曹操之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主动进取精神,震撼人心,使后代多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属合乐时的。套语。“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咏志”,用诗歌来抒发志向。通常,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但在此诗中却与诗内容紧密相关,因为诗人写景志在抒发其远大的政治理想,及其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观沧海》诗面上写的是海的浩瀚宽阔,气象万千,诗行中站立的,则是那位气凌万仞、志在一统北中国的一代“枭雄”的巨大身影,全篇气度正大严瑾,诗体高华安雅。其艺术价值尤为值得一谈。
纵观此诗,大处落笔,宏观构象,造境高敞;诗意深远,格调高古,气韵沉雄;措笔秀丽工整,不务铺排词藻,不求使典用事,音律宛转和谐,语言流丽、清爽隽永。诗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如“竦峙、丛生、丰茂、萧瑟、绚丽”等等,大多典要、高华、壮美。而全诗十四句,除却首尾句明显不对仗外,其他每两句之间多作对仗,因此诵读全诗,觉声调铿锵,雄整而浏亮。
此外,诗人擅长挖掘自己的感情,融景与情为一体。诗中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人情抒发三者历转而下,于自然流转中见朴直蕴藉,非常传神地表达了诗人登临的特有心情,从而把景的描绘怜悯的感发完备结合,可谓“景中寓情,情因景兴,情景相生”。令人感受显明、剧烈,体会无穷。加之诗人运用虚实相间的写法,更是给写景造成一种“隔”的感觉,人们必需发挥想象才能领悟其意,使全诗显得曲折含蓄,而与诗人的心情表里一样,映照生辉。这种将诗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和加工,创建出极富文采意象之美的诗意,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此诗构思奇巧,别具匠心也是特色之一。“观”字在诗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诗人的描写、想象、抒情均借此次第绽开,结构章法寓于自然浑成之中,风格本色而朴直。
《观沧海》诗虽不长,却五色斑斓,异彩纷陈,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络绎缤纷,读之恍如观赏一幅色调绚丽的山水图画,使人赏心悦目,意绪留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