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中基重点简答题.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基重点简答题.docx

上传人:春天的小花 2022/11/28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基重点简答题.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中基重点简答题 】是由【春天的小花】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中基重点简答题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一、二章绪论及阴阳五行
名词讲解:
1。整体看法: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己的完满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一致性的认识。
2。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类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够揭穿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种类病变实质的症状也许体征组成。
3。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其证候,论证其治法方药并付
,是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想和实践过程,就是将四
诊(望、闻、问、节)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经过解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依照辨证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办理疾病的思想和方法。
: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响性不相同,或所处的
疾病阶段或种类不相同,或病人体质差别,故反响的证候不相同,所以治法也就有异。
异病同治:是指不相同的疾病,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大体相同的证,故可采用大体相同的方法和方药来治疗.
阴阳:是对自然界互相关系的事物和现象对峙两方的概括,即含有对峙一致的看法。阴
和阳,既可代表互相对峙的事物,又可用于解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互相对峙的两个方
面.
附:阴阳之间的关系:阴阳对峙限制,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变,
阴阳自和与平衡。
10、阳胜则热:是指阳邪亢盛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阳邪致病的性质是实热证。
11、阳胜则阴病:是指阳邪亢盛致病,阳偏胜必然要以致阴伤,故说阳胜则阴病.
7、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虚损,阳虚不能够制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寒象,称“阳虚则寒
8、重阴必阳:重阴,是指阴寒盛极。阴发展到极致,可向其对峙面转变,即可转变成阳,即
阴极生阳,与寒极生热同义。
9、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2、阴损及阳:是指阴虚至必然程度,因阴虚不能够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称“阴损及阳”。
13、热者寒之:热者,是指阳胜则热的实热证患者;寒之,就是用寒凉药治疗
14、阳病治阴:即用滋阴壮水法,以控制阳亢火盛。适用于阴偏衰以致的虚热证的治疗(壮
水之主,以制阳光)
15、阳病治阳:即用扶阳益火法,以减退阴盛。适用于阳偏衰引起的虚寒症的治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6、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滋生和促进的关系。
17、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分控制和限制,又称之为倍克
18、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控制和限制,又称之为反克
19、制化:制即控制,化即化生,五行之间既互相资生,又互相限制,保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牢固有序的发展。
1
20、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累及到其子行,以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21、子病犯母:是指五行中子行亢盛,引起母行亦亢盛,以致是子母两行皆亢盛。
22、子盗母气:子行亢盛,累及母行,以致子盛母衰。
23、滋水涵木:是滋润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肾养肝法,
损而肝阴不足,以及肝阳上亢之证。
益火补土: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肾阳虚而致脾阳不
振之证。
培土生金:是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
肺之证。
金水相生:“金能生水,水能润金"的道理,用此法治疗肺虚不能够
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不能够上滋于肺,而致肺肾阴虚者。
抑木扶土:,平肝和胃法,
调理肝脾法。调理肝脾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木不疏土之证.
培土制水:是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聚为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救土
利水法,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之证。
佐金平木:是滋肺阴清怒火以治疗怒火犯肺病症的治疗方法,
肺阴不足,右降不及的怒火犯肺证。
泻南补北:是用泻心火补肾水以治疗心肾不交病症的方法,称泻火补水法,或滋阴降火
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简答题
1、中医学的“整体看法"思想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主要两个方面:(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结构上不能够切割,在功能上互相协调,
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这种互相关系,是以五脏为中心,经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
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成有机的整体;
(2)人和自然界的一致性:人类生活在自
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计的必要条件。人体受自然界的影响,必然产生相应的生
理和病理的反响.(3)人和社会环境的一致性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
,其生命活动
必然碰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是群居生物,是社会环境中的一员,
所以具备社会属性,故其
生命活动碰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2、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答:表示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阴阳两方之间拥有互相依存、促进和滋生的关系。
即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使,阴为阳持守于内,阳为阴御使于外
,阴阳互相为用,不能够分别。
以人体详尽生命活动来讲,阴代表物质,阳代表功能,物质居于体内,所以说“阴在内
",功能表现
于外,所以说“阳在外"。在外的功能(阳),是在内的物质(阴)运动的表现
,
产活力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说阴为阳之守。张景岳说
:“守者守于中,使者运于外".
3、简述五行的特点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2
水曰润
4、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试举例说明之。
同病异治:比方感冒病,因其有风寒、风热、风燥、风湿、气虚等不相同证型,故应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不相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比方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不相同疾病,由于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大体出现中气下陷的病机,表现为大体相同的证,故均可采用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
第三章藏象
1、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
2、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相关系的学说
3、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六脏和奇恒之腑三类
4、、神:,是指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
及面色、眼神、语言、应答、,即心所主的神志,是指人的精神、
意识、思想活动。
5、汗血同源: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都本源于水谷精气。所以,有“汗血同源”之说。
6、同源:由于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本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7、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经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作用,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
的交换,经过肺的宣降作用,将富饶清气的血液经百脉运送至全身
8、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和调理,肺拥有治理调理肺之呼吸及全身气、血、津液的作用。
肺主呼吸,治理和调理呼吸运动及全身气机,协助心脏推动和调理血液运行,肺的宣发与肃
降,有治理和调理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作用。
9、肺主行水:人体水液代谢不但和脾的运化,肾的气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亲近的关系。肺的宣
发肃降运动推动和调理全身水液的输布和代谢。
10、肺为水之上源:由于人体水液代谢与肺、脾、,为
脏腑最高,肺经过其宣降作用参加调理水液输布和代谢,肺气肃降,水液才能下输膀胱,故有“肺
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11、气门:,还是随着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故中医把汗孔称作“气门
12、肺为娇脏:因肺叶娇贵,不耐寒热,易被邪侵,他脏病变亦常累及于肺,故称“娇脏”
13、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气有向上向外升宣和向外布散的作用。肺主肃降,
是指肺气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14、脾主运化:是指脾拥有把饮食水谷(饮食品)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
液吸取、转输到全身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食品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5、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在出生今后为后天。由于人在出生后,主要依赖脾胃从饮食品中消化
吸取水谷精微输送到脏腑和人体各部分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
"。
16、肾为天生之本:肾藏精,天生之精,是禀受于父亲母亲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是组成胚
3
胎发育的原始物质,主要藏于肾中,所以称“肾为天生之本”。
17、天生之精:是禀受于父亲母亲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故称为“天生之精”。
18、后天之精:是出生今后,本源于摄入的饮食品,经过脾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19、天癸:是肾精与肾气充盈到必然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拥有促令人体***官发
育成熟和保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20、七冲门:即飞门(唇)、户门(齿)、吸门(会厌)、贲门(胃上口)、幽门(太仓下口)、阑门(大小肠会)、魄门(下极)
21、水谷之海:即胃。因饮食入口,经食管故,容纳于胃,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22、三焦气化:三焦有劝导水道,运化水液的作用,是水液起落出入的通道,所以把水
液代谢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
23、心肾订交:心居于上,故心火必定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居于下,肾水必定上升于心,,才能保持心肾两脏之间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
24、心肾不交:,肾水不能够
上济于心而凝聚,心肾之间的生关系失去协调,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为“心肾不交”,
也就是“水火失济".
25、、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阻拦,水液阻滞,则聚而生
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其本在脾,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26、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
作用协助。肾精、肾气充盛,肺吸入之气方能肃降下纳于肾,“肺为
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27、精血同源:肝藏血,,精血互相之间存在着互相资生和互相转变的关系。精能生血,血能化精,所以称“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或
“乙癸同源"。
28、水气凌心:指水气影响心脏的病变,如肾阳虚水泛,水气上逆,见水肿、心悸等,称“水气凌心”.
简答题
1、五脏六腑各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答:五脏是化生和储蓄精气,六腑是受纳和传化水谷.
2、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肺主治节的作用,主要表现于四个方面:一是主有节奏呼吸,二是治理调理全身的气机;三是协助心脏推动和调理血液运行,四是肺的宣发和肃降,治理和调理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3、为什么外邪侵袭第一犯肺?
答:肺为娇脏,肺叶娇贵,不耐寒热,易受邪侵。“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皮毛是一身之表,
为抵挡外邪侵袭的屏障。所以外邪入侵皮毛,常影响及肺。又由于肺开窍于鼻,而与喉直接
相通,与自然界之清气直接接触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外邪从鼻喉而入,亦第一犯肺.
4、为什么某些失血证的治疗要从脾着手?
答: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流行,防范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机理,实质
4
上是气的固摄作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性情健旺,则气血充盈,而能摄血。对脾虚失去统
血功能的出血,其治疗应从脾着手。
5、为什么脾病会致四肢肌肉瘦削、柔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答:脾在体合肉,,以生养肌肉,,四肢不得禀水谷气,必致肌肉瘦削,柔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
6、、为什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答:肝在体合筋。筋即筋膜和韧带,附于骨而聚于关节,主司肢体、关节运动。筋膜赖肝血
的滋润,肝血充分,筋得濡养,肢体运动才能灵便有力。肝的阴血不足筋膜失养,可出现手
足振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瘦等症。也许热邪过盛,灼伤肝之筋脉,耗伤肝血,筋
不得养,亦会出现手足震颤,抽搐,甚至角弓反张等症状。前者可称之为“血虚生风”,后
者称之为“热极生风”,故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7、为什么治喘证有时要从肾下手?
答:喘证有虚实,实证为肺有实邪,虚证为肺肾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
肺吸入的清气,必定下达于肾,肺的呼吸作用在肾的封藏纳气作用下保持必然的深度,有利于体内外气
体的交换。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调匀,若肾虚摄纳无权,可出现呼吸表浅的喘证。对
肾不纳气的喘证,治疗应从肾下手.
8、心与肺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答:主若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血液运行与呼吸吐
纳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为用的关系。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是血液
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反之,正常的血液循环,
吸之间的中心环节是宗气。宗气拥有贯心脉以行气血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
9、、心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心主血,脾生血,心主行血,脾主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及血液运行方面。
前者而言,心血供养脾以保持脾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血液在脉中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作用而使血液运行通
畅,同时又有赖于脾统血的作用而使血液循行脉中而不逸出脉外.
10、肺与脾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答:主若是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气的生成主要依赖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
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二者合而成谷气。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及津液等有赖于肺之宣降作用输布全身,而肺之功能的正常运行所需的精微及津液亦有赖于脾的运化生成,故“肺
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在津液的输布和代谢方面,肺的宣发肃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
的输布与排泄,性情散精,上归于肺,,防范内湿的产
生;而脾转输津液,散精于胸,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且为肺的生理活动供应营养。
11、、肺与肝之间的生理关系怎样?
肺主肃降,肝主升发,,起落协调,才能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停,此即称之为“龙虎回环”。
12、
论述题
5
第四章气血津液
名词讲解
1、气化:是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详尽地说,是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精、气、血、
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互相转变。
2、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详尽的指升、降、出、入等基本运动形式。
3、气机失调:气的运动发生异常变化,起落出入运动失去平衡失调
4、气滞:气的运动受阻较甚,在某些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5、气逆:气的上升过分或下降不及。
6、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过分
7、气脱:气出门过分而不能够内守
8、气闭:气不行以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
9、气机不畅:气的起落出入运动碰到阻拦而不畅达的病理状态。
10、气为血之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拥有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的作用。
11、血为气之母:是指血对气拥有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的作用。
12、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都由水谷精微所化生,拥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之间能够相
互资生,互相转变。
13、夺血者无汗:是指关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之
14、夺汗者无血:是指关于多汗夺汗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能够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治之
简答题
1、试述宗气的组成,散布与功能。
组成:清气、水谷之气;散布:上出息道,贯注心脉,沿三焦下行;功能:行呼吸,行
血气,资天生
2、试述营气的组成、散布与功能
答:营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营气散布于血脉之
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循脉上下,营运于全身。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营养全身和化
生血液两个方面。
3、试述卫气的组成、散布与功能。
答:卫气的组成,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散布于脉外,它的特点是“强悍滑利”。卫气的主要
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护卫肌表,防守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理
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
,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
4、血是怎样生成的?
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营气和津液来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
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
,肾精也是生成血的物质基础
.而营气是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于血液的生成拥有
重要作用。而津液与血液之间
,肾精与血液之间常常能够互相转变,津液能够转变成血液
,肾
精也能够转变成血液综上所述
,血的本源有水谷精微、营气、津液和肾精四个方面,而主要
的本源是脾胃中的水谷精微。
5、简述气与血的关系。
答: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气属于阳,血属于阴。《难经·二十二难》说: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差别,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
6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亲近关系。详尽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
血和血能养气、血能载气几个方面的关系
6、怎样理解“津血同源”?
答:由于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的物质,都拥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它们之间存在着特别密
切的关系,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本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血和津液
之间,常常能够互相化生。津液渗注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血中津液成分逸出脉
外即化为津液。所以说,“津血同源"。
7、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答“夺血者无汗"是指关于大失血患者(如衄家、亡血家等),不宜采用发汗法以治疗之;这
是由于津血同源,失血过多时,体内津液浸透脉内化生血液,以填充血液的损失。而汗为津
液排出体外,故不宜再用汗法,以防津液和血的进一步耗竭。“夺汗者无血”是指关于多汗夺
津或津液大亏患者,不能够再用破血、逐血之峻剂以治之。津液大量耗费时,可致血中津液成
分溢出脉外,化生津液以填充耗费的津液,故不宜再采用破血、逐血之剂以更损其血,而犯“虚虚"之戒。“
第五章经络
1
、经络:,联系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觉传
导信息的通路系统。
2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骨干,主要有正经、经别和奇经三大类
3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主要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三类。
4
、阴脉之海:任脉拥有总任一身之阴经,调理全身阴经气血的功能,故又称“阴脉之海”

5
、阳脉之海:督脉拥有总督一身阳经,调理全身阳经气血的功能
,故又称“阳脉之海"。
6
、十二经脉之海:冲脉拥有调理十二经脉气血的功能,故又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
7
、冲为血海:冲脉与妇女月经及孕育技术有亲近的关系
,故又称“血海”
8、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月经及妊娠、生殖机能有关,故称“任主胞胎"
简答题
1、试述奇经八脉的含义?
答: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由于
它们的散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同脏腑没有直接的互相络属,互相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与十二正经不相同,故称“奇经”.
2、为什么说“头为诸阳之会"?
答:由于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交接,所以说“头
为诸阳之会”。
3、试述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答:(1)亲近十二经脉的联系:奇经八脉在循行过程中,与十二经脉交织,能够加强十二经
脉之间的联系,补充十二经脉在循行上的不足。(2)调理十二经脉的气血:诚然奇经八脉除
了督脉、任脉外不参加气血循环,但是拥有存储和调理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2)与某些脏腑
关系亲近:奇经与脏腑诚然没有明确的表里属络关系,但是它与某些脏腑联系亲近,比方冲、
任、督脉均起于“胞中”.督脉入脑络肾等。
7
论述题: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
腹”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于食指尾端;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于小指尾端;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于无名指端;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交于足大趾;足少阴
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于足小趾;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交于足大趾爪甲后。
b。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c。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
3)十二经脉的散布(循行)规律

b。四肢的散布规律
c。躯干部的散布规律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
名词讲解
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是自然界六种不相同的天气变化,称为
“六气”。
2、疫疠(戾气、疫气):是一类拥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3、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是人体生理、心理活动对内外界环境变化所产生的情志反响。
4、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阻拦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和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5、瘀血:是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淤积的离经之血,或血运不畅,阻
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6、正气存内,邪不能够干;正气是有关于邪气的人体一身之气的称号,在体内拥有抗病、祛
邪、调理、,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
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固,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
方能乘虚而入,令人体阴阳失调,脏肺经络功能凌乱,才能发生疾病。
8、内生五邪: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热、化火等病理变化,因其病发于内,其临床表现虽与风、寒、湿、燥、火等外感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
似,但不属于外感致病因素范围,故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内热),又称为
“内生五邪”。
9、内寒:机体阳气虚衰,温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也许阴气洋溢于内的病理状态
10、内热:由于阳盛有余,也许阴虚阳亢,也许病邪郁结久之化热而造成的火热内扰的病理状态
8
11、内湿:由于性情运化功能阻拦而引起的水液停聚、湿浊存储的病理状态
12、内风:由于内风与肝功能亲近,故又称之为肝风内动也许肝风。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
者阴虚不能够制阳,肝阳上亢引起的抽搐、眩晕、震颤、摇动等一系列近似风动的病理状态。
简答题
1、简述述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五脏藏精,精化为
气,,五脏功能协调,气血畅达,在情志的产生及变化中起重视要的作用。若是若是五脏气血阴阳失调,则可出现情志的异常变化。
另一方面,若是外界变化过于强烈,情绪过于强烈也许长远不解,则会引起脏腑气血运行失
常,脏腑功能失调。比方大喜伤心,大怒伤肝,过思伤脾,过恐伤肾,过伤心肺等。
在情志活动的产生和变化中,心与肝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心藏神,主宰调控者人体一系列
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人体所有的情志活动都是在心神的调控作用下,各脏腑气血阴阳协调作
用下产生的。正常情志活动的产生有赖于五脏精气充盈及气血运行畅达,肝主疏泄,调畅气
机,促进调理气血运行,故在调理情志活动,保持心情快乐方面,肝脏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简述痰饮的形成。
答:痰饮多由外感六***,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肝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
常,水液代谢阻拦,以致水津阻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认代谢关系亲近,肺主宣
降,通调水道,散布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肾阳三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态,均可聚湿而生痰饮。
3、简述瘀血的形成。
答:血液的正常运行,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
及寒热等内外界环境的变化有亲近关系.
瘀血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呆板。
气虚或气滞,不能够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或寒邪客入血脉,使经脉蜷缩拘急,血液呆板不畅,或热入营血,血热搏结,煎灼血中津液,使血液粘稠,运行不畅等,均可形成瘀血。二是由于内外伤,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造成血离经脉,存储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论述题
1、答: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善动而不居,拥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属
于阳邪。其性开泄,是指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正因其能升发,并善于向上向外,所以风邪
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使皮毛腠理开泄,常出现头痛、汗出、恶风
等症状.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致病拥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特点。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难过,痛无定处,便属于风气偏盛的表现,故又称
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是指风邪致病拥有变化多端和发病迅速的特点而言,如风
诊块就有皮扶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同时,由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疾病,一般发
病多急,传变也较快。
(3)风为百病长。尊长,首也,始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
9
病的先导。凡寒、湿、燥、热诸邪多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如外感风寒、风热、
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祖先甚至把风邪看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素问·风论》说:“风
者,百病之长也."二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付发病机遇多;风邪袭人,无孔
不入,表里内外脏腑均可受邪而发生多种病证。
2、试述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其性属阴,即所谓“阴盛则寒”。寒邪侵袭人体,,但寒邪偏盛,则阳气不但不足以驱除寒邪,
反为寒邪所伤。所以寒邪伤阳,可以致卫阳喻遏的实寒证,或阳气衰落的虚寒证。
如外寒侵
袭肌表,卫阳被遏,就会见到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等症状;寒邪直中脾胃
,脾阳受
损,即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
,寒邪直中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
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
,脉微细等症。
2)寒性呆板。“呆板”即凝结阻滞之意,寒性呆板,指寒邪伤人易令人气血津液凝结,经脉
阻滞。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
畅达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暖推动,一旦阴
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失其温暖,易赌气血津液同行不畅,阻滞不通,不公则痛,故寒邪
伤人常有难过。难过是寒邪致病的重要临床症状,
寒邪致痛,一则有明显的受寒原因,二则
得温痛减,受寒加剧。痹证中以关节难过,痛点固定为主者
,称为痛痹也许寒痹;寒邪侵袭肌
表经络,则周身肢体关节难过;寒邪直中胃肠,则腕腹剧痛,寒克肝脉
,则少腹冷痛等。
(3)寒性收引。“收引”,即缩短牵引之意。寒邪侵袭人体,可赌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
脉缩短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毛窍腠理闭塞
,卫阳被郁不得宣泄,可见恶寒发热,无汗,
寒客血脉,则气血呆板,血脉挛缩,可见头身难过,脉紧,寒客经络关节,经脉拘急收引,
则可使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等。
3、试述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酷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火热属阳,故暑属阳邪。暑邪伤人,多
出现一系列阳热症状,如壮热,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
(2)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升”即升发、,阳性升发,故暑邪致病,易上
扰心神,或入侵首领,出现面红、目赤、心烦不宁等症状。“散"即发散,署邪致病易使腠理
开而汗出。汗出过多,不但伤津而且耗气,故署邪致病除见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津伤等症状
外,还可见气短、乏力等气耗之症,甚则耗气过分,清窍失养而昏倒,昏倒不醒。
(3)暑多挟涩。暑季除天气酷热外,且常多雨而润湿,热蒸湿动,使空气湿度增加,故暑邪
为病,常兼挟湿邪以侵犯人体。其临床特点,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四肢困倦,
胸闷呕恶,大便溏泻而不爽等湿滞症状。
4、试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伤害阳气,隔断气机。湿性重浊,其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人体
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

最近更新

当归补血汤对60Co-γ射线辐照小鼠造血及免疫系.. 2页

就保险合同效力而言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无保险利.. 29页

强化潜流人工湿地硝化作用研究的综述报告 2页

2024年硅藻土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 61页

培训机构培训计划5篇 21页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 11页

引信侧进气涡轮发电机气动优化研究的综述报告.. 2页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廊坊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 4页

荐团员推优入党自我鉴定有关书200字左右 4页

茶树需肥特点各阶段管理方案实用措施及施肥 13页

英语四六级考场上的应试技巧 4页

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2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型收集新编 15页

初级育婴员练习题(附答案) 18页

建筑工程优先受偿权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2页

致我们终将逝去青春作文专题 2页

自动化考试习题 14页

保育员中级资格考试试卷与答案(28) 13页

音协乐理考级一级试题 20页

表(粤水)水情3 翻斗式雨量计安装单元评定表.. 2页

医保统计信息的管理制度 2页

工程签证单-基础超挖 1页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共9页) 9页

密斯凡德罗作品赏析 37页

表(粤水)水情4 水利水电工程太阳能供电系统.. 3页

表(粤水)水情2 雷达式水位计安装单元工程质.. 3页

毕业论文:我国外贸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及对.. 10页

莲师会供和上师成就修诵仪轨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