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课题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模式研究课题组
课题名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操作模式研究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批准号:SJJYB06068〔陕基教研办函(2007)1号〕
负责人:包尚友简国志
所在单位:商南县教研室(邮编:726300 电话:09146362577)
时间:二〇〇七年四月十日
一、研究目的、意义:
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得到建立,从而实现了从单纯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新的课程观、人才观的需求。如:美国许多中学设立的奖项之多、范围之广,让人目不暇接,几乎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英国在1999年,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传统的学业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日本对小学生的评价包括考试成绩、学习情况、品行与性格三个方面。迈克尔·乔丹和比尔·盖茨都是多元智力理论成功的例证,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这一点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认同。
2、现状分析
商南县属于商洛市第二批课改实验县,2002年顺利启动小学课改实验,2003年启动初中课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一些学校积极汲取外地的先进经验,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利用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记录学生成长的过程,对学生形成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小学尝试采用表格式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状况、与人相处、劳动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价,在中学利用素质教育报告册进行综合评价等;县教育局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
商南县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商南县中小学学生发展性评价指导意见》等。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我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次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
3、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⑴在评价内容上仍然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⑵在评价标准上强调共性而忽视了个性化发展的价值,未能从实验起始年级建立起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⑶在评价主体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⑷在评价的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学生行为习惯的高度去认识;
⑸没有形成一个可行的操作模式。
4、研究目的及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也直接影响到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需要,只有实施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课程改革才能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省上已明确要求课改实验区要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我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模式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有很强的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