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影响.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8/29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影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影响
一、导言
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一直占有中心位置。按照刘易斯(Ledash;收入和迁移的关系分析往往局限于不同群体人口(如迁移者和非迁移者)的静态比较,而很少涉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借助计量经济学的工具,研究中国乡城劳动力的迁移决策及其收入的决定因素,并重点分析收入差距的作用和内涵。
二、分析方法
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在迁移决策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1)收入差距对迁移决策的作用的估计;(2)收入差距来源的分解。
(一)收入差距对迁移决策的作用
为了分析收入差距对迁移的影响,必须在迁移决策方程的估计中引入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迁移调查中,我们只能观察到迁移者和未迁移者当前的工资水平,而无法观察到迁移者在不迁移的条件下和未迁移者在迁移的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也就是说无法比较同一个人在迁移和不迁移两种情况下的工资水平,从而计算其迁移前后的收入差距。因此我们只能用迁移者和非迁移者的当前工资来估计城市和农村的一般工资水平。但由于迁移的选择性,迁移者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人群之中,迁移者本身可能具备某些与其工资水平相关的特征,有些特征可以通过调查观察到(如年龄、受教育水平等),有些则无法观察或测量(如个人性格等)。这些特征导致了样本选择的偏差(sampleselectionbias),从而有可能导致工资水平估计中的偏差。例如,迁移者可能是那些有能力获得较高工资的人,以他们当前的工资为依据所估计的迁移者收入水平可能会偏高;反之亦然。因此,必须修正收入水平估计中因样本的选择性而导致的偏差。这种偏差通常用赫克曼(heckman)二阶段法来修正[3]。
本文使用一种probit模型的结构方程(structuralequation)来估计收入差距对迁移决策的作用。该方法常被用于收入差距的研究[4~6]。
(二)收入差距的来源
收入差距可能来源于各种因素,如迁移者和非迁移者在个人素质上的差异,城乡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水平的差异,以及其他观察不到的原因。奥萨卡(Oaxaca)提出了一种分析技术,能将工资差距分解为不同的来源[7],稍后,瑞莫尔斯(Reimers)进一步将选择性偏差的修正引入了这种分解方法[8]。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1991年在湖北省进行的一次关于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问卷调查,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
(一)数据
本次调查包括了湖北省6个市、县的21个社区(6个城市居委会、7个镇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在调查中使用了家庭户和个人两级问卷。我们在每户中随机挑选了一个15岁以上的家庭成员回答了问卷。样本的有效观察值为2573户家庭(或个人)。
需要说明的是:(1)调查采用的是迁入法,即对于迁移者来说,调查点是他们最后一次迁移的目的地。(2)在本文中,我们将乡城迁移者定义为出生地为农村,在调查时常住地为城镇的暂住人口,也就是说本文所研究的是非户口迁移。这是因为由农村向城镇户口的迁移意味着农转非,这种迁移受到了国家的严格限制,其迁移的动因、决策及后果均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因素,也不完全反映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而且,这类迁移人口一般都与原居住地(农村地区)没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