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docx

上传人:科技星球 2022/12/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从比喻模式运用论曾巩的诗学风格
 
 
黄阳辉赵军伟
Summary:根据张一南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比喻作为一种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对研究诗歌风格和诗人创作的审美模式有独特的参考作用。曾巩作为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诗人,从比喻模式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中呈现出齐梁式比喻与汉魏式比喻旗鼓相当、交相辉映的特点,因此他的诗学风格既有复古的自然之风,又有峻壮奇伟、博雅凝重之风。在曾巩古诗和律诗的创作中,比喻的运用呈现出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出曾巩古诗散文化倾向的特质。
Key:曾巩;比喻模式;诗学风格;自然;雅化
:  :A:2095-6916(2020)18-0148-03
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成就很高,就其诗歌与散文而言,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秦观认为“曾子固文章妙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1]211,很明显,这是说曾巩的诗歌不如散文。但是,对曾巩的诗歌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诗人则
对曾巩的诗歌做出了较高的评价。方回对曾巩诗歌曾大加赞赏,认为:“子固诗一扫昆体,所谓饾饤刻画全无之,平实清健,自为一家。”[2]620曾巩的诗歌在历史上褒贬有加,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总归而言,是褒大于贬的,曾巩的诗歌同样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独特的审美志趣①。本文从张一南的比喻模式理论[3][4]出发,对曾巩的诗歌进行归纳分析,在与李白、韩愈和欧阳修的比喻模式对比中发现曾诗的自然之美;在完成这一步的基础上,通过对R值的分析,结合具体诗作对曾鞏诗歌的风格作具体的阐述,从古诗和律诗的创作差别中作出比较。
一、崇尚自然的复古之风
曾巩的诗歌有混溶性的特点,从各个角度去分析,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发现曾巩的诗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等诗人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接受性的,在诗歌的创作中表现出的是风格的倾向性,也有艺术手法的效仿和继承。根据《曾巩集》②的记载与整理,曾巩总共作诗410首,其中所作古诗191首,律诗219首。通读这410首诗,寻找到的比喻类型总数是55处,计算出的R值③是34,可见曾巩是处于汉魏诗风和齐梁诗风的分界点上,就具体数值R=34而言,略微偏向于齐梁诗风,即以人工物为喻体,同时比喻的本体不是人(“澄江如练”型比喻),诗歌风格具有雕琢的静态之美、人工之美,但是通过R值的比较,却也有汉魏诗风的自然之美。
笔者按照R值对比性分析的要求,分别列出了魏晋时期代表诗人阮籍、陆机、鲍照和以后的李白、杜甫、韩愈、欧阳修等人的R值(除了曾巩的R值,其余的R值均来自于张一南的《汉唐诗歌中两种比喻模式的交替演进》一文中的附录),与曾巩的R值相比较,制成了如下表格:
在以上表格中,按照时代由近及远排列,不难发现曾巩在师承以往作家风格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曾巩运用齐梁式比喻④和欧阳修、李白、杜甫等作者很接近[5],且与同时代的欧阳修极为接近,欧阳修又和李白极为接近,在张一南的《北宋诗歌比喻模式的演进》一文中,欧阳修和李白是一组对照比较的作者,欧阳修也恰好处在以人工物为比喻和以自然物为比喻的分界点上。再次结合魏晋时期三位代表诗人的R值,可以发现普遍低于33,这就说明在魏晋时期的诗人是汉魏诗风,从这里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曾巩所处时期的R值呈现出的下降趋势与魏晋时期的R值偏低形成呼应,那么就说明从中晚唐到北宋时期,诗人们崇尚复古自然之风,运用以自然为喻体的比喻手法来追求诗风的自然之美和生命之美。
上述分析可以在曾巩的诗歌上得到体现,在55处比喻中,有20处是以自然物为喻体,比以人工物为喻体的19处多了一处,可以说明曾巩诗歌体现出的汉魏式比喻⑤和齐梁式比喻是各占一半,在比喻手法的运用上是比较平衡的,有呈现出崇尚自然、复古的诗学风格。以上是从数值上面分析,具体的还是要从文本的角度细致分析。
曾巩和欧阳修的汉魏式诗风,在以自然物为比喻的运用上有明显的特点,在对自然物的选择上有相似的地方,如曾巩的诗:
长松桀柏枝嵬砢,中画一道如流泉。(《游麻姑山九首·丹霞洞》)
茫茫月色如溪沙,万里不有纤云遮。今年寒气争春来,雪大如掌随惊雷。(《辛亥三月十五日》)
磨笄之旁郡城下,酒利商租若山积。(《边将》)
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秋声》)
我如道边尘,安能望嵩丘。又若涧与溪,敢比沧海流。(《一昼千万思》)
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寄王介卿》)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西楼》)
两位诗人都崇尚复古的特点,再看欧阳修使用的比喻:
夕云若颓山,夜雨如决渠。(《答梅圣俞大雨见寄》)
乱石泻溪流,跳波溅如雪。(《八节滩》)
青天却扫万里静,但见绿野如云敷。(《百子坑赛龙》)
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赠沈遵》)
从两者所用比喻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水”“溪流”“云”“山”等自然物被诗人共同运用,而曾巩对于自然物的选用则更为宽泛,还选择了“雷”“川”“泥尘”“江海”等自然物。这些自然物都是真真切切取材于自然,诗人创造意象都是直接用这种通俗且喜闻乐见的自然物,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自然之美。欧阳修和曾巩运用自然物为喻体,认为自然物的美胜于本体,作者在歌颂本体之美的同时,赋予本体更为接近自然的美感,也是诗人越来越靠近自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回归自然、欣赏自然之美逐渐成为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反映处在曾巩这一时期的诗人以自然美为基调的时代诗风。
从比喻模式来看,曾巩的汉魏诗风是符合当时北宋的创作基调、创作趋势的,换言之,齐梁式比喻在这一时期逐渐少被诗人运用。曾巩创作诗歌,在这一时
期更少借用人工物为喻体,而是更注重诗风的自然之美,凸显出诗的生命,概括为复古之风,崇尚自然。
二、峻壮奇伟、博雅凝重[6]之风
上面提到齐梁式比喻运用程度较低(相对于整个时代趋势而言)所呈现出曾巩崇尚自然的诗风,由于齐梁式比喻在曾巩诗歌的运用次数上没有和汉魏式比喻有特别明显的差异,所以齐梁式比喻在曾巩诗歌诗风形成上也起着独特的、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最为突出的作用是峻壮奇伟、博雅凝重风格的形成,可以结合文本来细致分析,如曾巩的《游麻姑山九首·游麻姑山》中的两处比喻: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
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斗回地势平如削,.稏百顷黄差参。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
曾巩在这一首诗中所用的两个比喻,中间的两句是曾巩用的比喻句,结合前后句,可以发现,曾巩在将“石齿”比喻成“金”、将“斗回地势”比喻成“平削”的同时,是和其他的景物与物体联系在一起布局的,喻体的运用和其他物象是协调性的,可见曾巩创作的眼光是顾全大局。“金”作为喻体,将自然之物“石齿”化作静态,突出其明亮夺目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诗歌的峻丽特征,然而又是与前后相联系的,呈现在读者眼前是一副完整的麻姑山的画面,所以在整体上展现出了一种壮丽之美。
再看曾巩创作的另外一首诗《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会觉得峻壮奇伟的特点更加明显:
麻姑之路摩青天,苍苔白石松风寒。峭壁直上无攀援,悬磴十步九屈盘。上有锦绣百顷之平田,山中遗人耕紫烟。又有白玉万仞之飞泉,喷崖直泻蛟龙渊。丰堂广殿何言言,阶脚插入斗牛间。樛枝古木不記年,空槎枵然卧道边。幽花自婵娟,林深为谁妍,但见尘消境静翔白鹤,吟清猿,雏禽乳鹿往往嗥荒颠。却视来径如缘絙,千重万叠穷岩峦。下有荆吴粟粒之群山,又有瓯闽一发之平川。弈棋纵衡远近布城郭,鱼鳞参差高下分冈原。千奇万异可意得,墨笔尽秃谁能传。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偶来到此醒心目,便欲洗耳辞嚣喧。罗夫子一日远补东南官,爱此层崖峻壑之秀发,开轩把酒可纵观。喜此披霄插汉之夐起,出门举足得往还。罗夫子一尉龙蛇方屈蟠,此邦人人衣食足,阖境年年桴鼓闲。几案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蹑遗纷烦。我行送之思故园,引领南望心长悬。
此诗的比喻用得很妙。妙处有三,其一,比喻的连贯性,在这一段文字当中,曾巩用了六处衔接紧密的比喻,而且都为齐梁诗风的比喻。在曾巩的笔下,把平田比作锦绣,把飞泉比喻成白玉,把来径(道路)比作是缘絙(绳索),把群山比作粟粒(米粒),把平川比作发丝,把城郭比作是纵横摆布的棋子,这些比喻一个接着一个,以人工物为喻体,通过这一系列的比喻,将麻姑山上的静态奇丽、壮阔的景色尽收眼底,描绘出人工之美。其二,比喻的协调性,曾巩前半段在写景色,从看到平田、飞泉、道路、群山、平川、城市,由近及远,所用的比喻也跟上了作者描绘的特点,从第一个喻体锦绣,锦绣作为精细的手工产品,要近看才有审美意趣,到中间的群山如粟粒,到最后一个比喻城市如棋子,在比喻的运用上和视觉的延伸上保持着协调性。其三,此处比喻的运用具有特殊性,特殊之处在于和其他的修辞手法连用,“蛟龙渊”与“斗牛
间”分别运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和比喻句形成一个完整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如此连用,赋予描写之景更鲜明的生动性。
该文本集中使用了齐梁式比喻,将麻姑山的景色描绘得奇丽壮观,富有气势,景色壮阔。前半段写景可谓是布局完整谨严,用词平实清健,可谓是“饱含热情地咏诵了麻姑山路险峰奇的胜景。”[7]结合诗人当时的心境,后半段是劝慰罗君,但诗人创作此诗时就有一种年轻时期的意气风发之感,站在麻姑山上,诗人所用的比喻皆是壮阔积极之物,在这崇山峻岭之中,诗人抒发情感,不禁有种豪迈非凡之感,将诗人的峻壮奇伟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堪称“曾巩学****李白的代表作,表现出以赋为诗和以文为诗的倾向。”[8]如此看来,峻壮奇伟之雅风与上一部分的复古之风在曾巩的诗中是有机的体现,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关系。
曾巩在运用齐梁式比喻的同时也展现出他博雅凝重的诗学风格,如:
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
宿云当户牖,流月过松筠。(《寄郓州邵资政》)
谷花洲草各萌芽,高下迸生如刻剡。(《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
青青间青青,尽望密如罅。(《青青间青青》)
人生有累乃汲汲,万事敦迫如衔羁。(《洪州》)
喻体“转烛”“户牖”“刻剡”“罅”“衔羁”等喻体的运用,反映出曾巩具有极其丰富的词汇积累,很明显是要具有丰厚的文学涵养才能够驾驭,在以上五句齐梁式比喻的运用中,整体句式风格一扫西昆体故意追求辞藻华丽的弊端,“飞光”“宿云”“花洲”“青青”“万事”等作为比喻本体的词浅显易
懂,又兼具诗的典雅和博雅的文化风格,简练厚重,舒缓娴雅。当然,除了此处所运用的比喻外,在其他的诗句中还蕴含着丰富典故和儒家的文化内涵,这种文气结合比喻的运用综合地在曾诗中体现出来,融汇在一起是博雅凝重的诗学风格。
三、曾巩古诗和律诗运用比喻的差别
在曾巩诗歌55处比喻中,前五卷191首古诗中用比喻的数量是43处,后三卷219首律诗中运用比喻的数量是12处,并且律诗数量的基数要比古诗的大,所用的比喻在数量上的差别也相差很大,由此可见,曾巩在创作古诗和创作律诗时的审美模式是不一样的。
曾巩的古诗是宋诗,并且处于宋诗的复古期,与其老师欧阳修的诗歌风格有着相似性,不受韵律的限制,崇尚自然,不仅在用比喻之时崇尚自然,而且在体制的选择上也倾向于自然和不受约束;律诗则更为严格,对声律、对仗、词句、押韵、平仄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曾巩所处时期的古诗创作与其个人的散文创作是有一定的关联性,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基于这种善于散文创作的优势,曾巩自然而然就对要求相对没有那么严格的古诗更为青睐,在古诗的创作中,比喻手法就能用活,并且用出新意,同时也能将丰厚的文学积淀包含在比喻的运用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多,就会注重在古诗中抒发个人的情感,在古诗的创作中体现出灵活性,以比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峻丽的审美模式。而在律诗中所用的比喻相对较少,主要是以记事为主,在严格的律诗体制下,比喻的运用次数自然而然就下降了。
这种差别体现了“曾巩诗学风格上的散文性”[9],突出强调其散文创作影响了古诗的创作,同时也说明曾巩散文成就的光芒并没有完全盖住古诗,反而曾巩
的古诗也具有很深的造诣,以此打破前文有关“曾子固文章妙天下,而有韵者辄不工”的言论。尽管律诗用的比喻数量较少,但总体在诗风的形成上也起着推进的作用。
本文从张一南比喻模式理论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北宋文学家曾巩的诗歌的诗学风格,在与各个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的比喻模式的比较中,分析发现处于北宋诗歌复古期的曾巩,在诗学风格上对自然喻体的运用,呈现出其诗的自然之美;再用齐梁式比喻(即“澄江如练”型)深入分析概括了曾巩诗歌峻壮奇伟、博雅凝重的诗歌风格,具有很高的审美意味;比较古诗和律诗中所用比喻的差别,从比喻这一方面证明和肯定了曾巩诗学的造诣。
注释:
①夏汉宁在《曾巩诗歌研究》指出曾巩诗歌具有峻壮奇伟、清淡深婉、博雅厚重、散文化、转益多师等特色,[M].南昌:-178页。
②,[M].北京:中华书局,,为免繁琐,不再一一标注页码。
③张一南研究指出,一位诗人使用齐梁式比喻在其所有比喻中所占百分比定义为R值,经检验,R=33为汉魏模式比喻和齐梁模式比喻的分界点,R值大于33为齐梁式比喻。
④张一南《北宋诗歌比喻模式的演进》认为以人工物为喻体、同时本体不为人类的比喻(如“澄江如练”),为齐梁式比喻,这一类型在永明以后迅速兴起,齐梁式比喻倾向于崇尚人工美。
⑤张一南《北宋诗歌比喻模式的演进》认为以自然物为喻体的比喻(如“麻衣如雪”),为汉魏式比喻,以人类(包括其身体局部、品德、诗文创作)为本体的比喻亦均属汉魏式比喻,在永明以前,绝大多数比喻都是这一类型,汉魏式比喻倾向于崇尚自然美。
Reference:
[1](卷一)[M]//:中华书局,1983.
[2](卷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J].文学遗产,2012(1).
[4][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5][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3).
[6][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7][J].抚州师专学报,1996(2).
[8][J].船山学刊,2007(1).
[9][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作者簡介:黄阳辉(1998—),男,汉族,江西兴国人,单位为东华理工大学语文教育系,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最近更新

基于社会网络群体觅食机制的SNS分析评估与设计.. 2页

实用的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十篇(全文共9957字) 4页

房地产开发流程职能分配表 7页

2024年越野自行车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 53页

2024年压缩式垃圾车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 67页

《地球的内部结构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 4页

2024年微型客车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 62页

2024年塔吊项目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 71页

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与理解三篇 9页

10道公务员面试(国考)省级及以下机构贵州省安.. 1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 14页

2023年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汇编六篇 1 23页

2024年山东省建筑安全员知识模拟题附答案 25页

ESG表现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投资者情绪与高.. 5页

[信的格式范文]信格式 6页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800字 20页

专业技术人员述职报告 17页

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课程建设总结 7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范文 7页

仓库消防安全的知识培训 10页

供货保障方案及措施 4页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成效评估标准 5页

冀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页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冲刺试卷一(含答.. 26页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边坡处有高压线塔) 24页

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心得体会 6页

2024年木材市场行情分析 11页

正泰NJR2软启动使用说明 3页

18J6213《通风天窗》图集选材制作安装标准 1页

《销售配合与带动》ppt课件 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