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格式:doc   大小:6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lu2yuwb 2022/12/1 文件大小:6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规范、高效的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砂料筛分析及细度模数、砂料表观密度、砂料表观密度(李氏比重瓶法)、砂料含水率、砂料堆积密度、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砂料含泥量、砂料泥块含量、砂料吸水率、砂料坚固性、砂料压碎指标、机制砂石粉含量(亚甲蓝实验MB值)、砂贝壳含量、卵石或碎石颗粒级配(筛分析)、卵石或碎石表观密度、卵石或碎石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卵石或碎石吸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卵石或碎石泥块含量、卵石或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或碎石压碎指标、岩石抗压强度、卵石或碎石坚固性。
、试验方法及步骤。

《建设用砂》GB/T14684-202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23

、人工砂、混合砂和碎石、卵石(除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性能检测。

、细度模数

4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为止。
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G=A×d1/2/200(1)
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
A——筛孔面积,mm2;
D——筛孔尺寸,mm。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1)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4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
4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4砂的细度模数按式(2)计算,:
Mx=(A2+A3+A4+A5+A6)-5A1/100-A1(2)
式中:Mx——细度模数;
A1、A2、A3、A4、A5、A6——、、、600μm、300μm、150μm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须重新试验。
4根据各号筛的累积筛余百分数,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并将试样缩分至约66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
,。将试样倒入容量瓶,注入冷开水至接近500mL的刻度处,用手旋转摇动容量瓶,使砂样充分摇动,排除气泡,塞紧瓶盖,静置24h。然后用滴管小心加水至容量瓶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入水至500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砂的表观密度按式(3)计算,精确至10kg/m3:
ρ={M0/(M0+M2-M1)-αt}×ρ水(3)
式中:ρ——表观密度,kg/m3;
ρ水——1000,kg/m3;
M0——烘干试样的质量,g;
M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M]——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
α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标准法)
,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
,%:
ωwc=(m2-m3)/(m3-m1)x100
式中ωwc—砂的含水率,%;
m1—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
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
,用搪瓷盘取试样约1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
: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棒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计算,精确至10kg/m3:
ρ1=(m2-m1)/V×1000(4)
式中:ρ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
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m1——容量筒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5)计算,精确至1%:
Vl=(1-ρl/ρ)×100%(5)
Vc=(1-ρc/ρ)×100%(5)
式中:Vl——堆积密度空隙率,%;
Vc——紧密密度空隙率,%;
ρl——堆积密度,kg/m3;
ρc——紧密密度,kg/m3;
ρ——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
,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将室温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容量筒容积按式(6)计算,精确至1mL:
V=m′1-m′2(6)
式中:V——容量筒容积,mL;
m′1——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
m′2——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g。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00g,;方孔筛:孔径为75μm、;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搪瓷盘毛刷等。
,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

含泥量按式(7)计算,%:
εc=(m0-m1)/m0×100%(7)
式中:εc——含泥量,%;
m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
m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并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μ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

4泥块含量按式(8)计算,%:
Qb=(G1-G2)/G1×100(8)
式中:Qb——泥块含量,%;
G1——,g;
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
4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是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水温控制在20℃±5℃)。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静置24h以后,细心地倒去试样上的水,并用吸管吸去余水。再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砂表面的水分在各部位均匀蒸发。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满饱和面干试模中,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不超过10
mm,任其自由落下),捣完后,留下的空隙不用再装满,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试样呈JGJ52-(b),如不符合JGJ52-2006要求,调整到要求为止。
,放入已知质量(m1)烧杯中,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干样与烧杯的总质量(m2)。
(ωwa)应按下式计算,%:
ωwa=[500-(m2-m1)]/(m2-m1)×100%
,%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在1000mL蒸馏水中(温度30~50℃)加入无水硫酸钠300~3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捧搅拌使溶液饱和,冷却至20~25℃,保持48h,此溶液即为试验溶液,相对密度为1151~1174kg/m3。
±5℃下烘干到恒量。冷却至室温备用。
~630μm、630μm~、~、~,,称取公称粒径分别为160~315μm、315~630μm、630μm~、~。分别装入网篮并侵入盛有硫酸纳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少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汽泡,然后静置于容器中,温度保持在20~25℃,浸泡20h,把网篮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待试验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试验。从第二次试验开始,浸泡与烘干时间均为4h。如此循环5次。
,在20~25℃的清水中冲净试样,直至冲洗后的水加入少量钡溶液且不出现白色浑浊为止,洗后试样放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冷却至室温。

(1)试样中各级颗粒的分计质量质量损失百分率δji按下式计算,%。
(mi-m,i)
δji=──────×100%
mi
式中:δji--各级颗粒的分计质量损失百分率,%
mi--各级试样试验前质量,g
m,i--各级试样筛余颗粒的烘干质量(g)
(2)300μm~,精确1%。
(a1δj1+a2δj2+a3δj3+a4δj4)
δj=─────────────────×100%
(a1+a2+a3+a4)
式中:δj—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率,%
a1、a2、a3、a4、—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μm、630μm~、~、~,%
δj1、δj2、δj3、δj4—公称粒级分别为315~630μm、630μm~、~、~,%
(3)特细砂按下式计算,精确1%。
(a0δj0+a1δj1+a2δj2+a3δj3)
δj=─────────────────×100%
(a0+a1+a2+a3)
式中:δj—试样的总质量损失率,%
a0、a1、a2、a3—公称粒级分别为160~315μm、315~630μm、630μm~、~,%
δj0、δj1、δj2、δj3—公称粒级分别为160~315μm、315~630μm、630μm~、~,%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kg或1000g,感量1g;压力试验机:50~1000KN;方孔筛:、、、600μm及300μm的筛各一只;受压钢模:由圆筒、底盘和加压块组成;
搪瓷盘、小勺、毛刷等。
,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然后按筛分成300μm~600μm;600μm~;~~,每级1000g备用。
称取单粒级试样33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已装组成的受压钢模内,使试样距底盘面的高度约为50mm。整平钢模内试样的表面,将加压块放入圆筒内,并转动一周使之与试样均匀接触。
,对准压板中心后,开动机器,以每分钟500N的速度加荷。加荷至25kN时稳荷5s后,以同样速度卸荷。
,移去加荷块,倒出压过的试样,然后用该粒级的下限筛(~,)进行筛分,称出试样的筛余量和通过量,均精确至1g。

第i单级砂样的压碎指标按式(9)计算,精确至1%:
Yi=G2/(G1+G2)×100(9)
式中:Yi——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
G1——试样的筛余量,g;
G2——通过量,g。
第i单粒级压碎指标值取三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取最大单粒级压碎指标值作为其压碎指标值。
(亚甲蓝实验MB值)
亚甲蓝溶液的配制应符合规范JGJ52-。
,放在烘箱中于(105±5)0C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
(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叶轮搅拌机以(600±60)r/min转速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然后以(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
,以(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在滤纸上。若沉淀物周围未出现色晕,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重复上面的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色晕。此时应继续搅拌,不加亚甲蓝溶液,每一分钟进行一次蘸染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5min内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这两种情况都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
,精确至1mL。

亚甲蓝MB值的计算:———式(10)
式中:MB——亚甲蓝值(g/kg),表示每千克0-,;
G——试样质量(g);
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
注:当MB值<,则判定是以石粉为主;当MB值≥,则判定为以泥粉为主的石粉。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准确称取500g(mL)试样样两份,先按砂中含泥量的检测方法测出砂的含泥量(Wc),再将试样放入烧杯中备用。
(1+5)盐酸溶液900mL,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完全。
,再加少量上述盐酸溶液,若再无气体生成则表明反应已完全。否则,应重复上一步骤,直至无气体产生为止。
,清洗过程中要避免砂粒丢失。洗净后,置于(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称重(m2)。

砂中贝壳含量Wb按下式计算,%:
Wb=100*(m1-m2)/m1%-Wc
注:Wb----------砂中贝壳含量(%);
m1------------试样总量(g);
m2-----------试样除去贝壳后的质量(g);
Wc-------砂的含泥量(%).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筛分析)
,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最大公称粒径(mm)








试样重量不小于(Kg)








,当每一号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时,将该号筛上的筛余分成两份,再进行筛分,%。
%。在筛上的所有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差不超过1%。

(%)。
,计算得出其累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1%)。
,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最大粒径(mm)








试样最小重量(Kg)
2
2
2
3
3
4
6
6
,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高出试样大于等于50mm。
,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严禁试样出水面),每次为1s升降高度30~50mm。
,用天平称取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的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将试样置于成盘中,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末放正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mo)。
(m1),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应由溢流口控制。
(精度至10kg/m3)
ρ=mo/(m0+m2-m1-αt)×1000
式中:m0--试样的烘干重量(g)
m1--吊篮在水中的重量(g)
m2--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重量(g)
αt--水温对表现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下表:
水温(℃)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at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20kg/m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颗粒材质不均匀的试样,如两次结果之差超过规定时,可取四次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