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社会调查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社会调查指南.doc

上传人:lu2yuwb 2022/12/1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社会调查指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社会调查指南 】是由【lu2yuwb】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1】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社会调查指南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指南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大力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摘自《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教育厅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意见》晋教政〔2005〕7号
一、什么叫社会调查?它有什么意义?社会调查是研究性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它是通过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社会生活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因此也叫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的目的可表述为:①了解社会现实,明确社会问题(是什么?);②弄清产生社会问题的原因和根源(为什么?);③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为正确制定和执行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反思,理论归纳,从宏观层面探究策略,推动社会整体规划与管理(怎么办?)。
社会调查的作用体现为这样几方面:①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揭露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②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改革提供事实依据,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管理和预测服务;③明了社会现状,发现新的研究专题、先进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新理论,从而推进该领域工作的科学化。
二、社会调查有哪几种类别?
社会调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按调查对象分类:①全面调查,通常简称普查,指的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②非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对象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等,都是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内容分类:①综合性调查,内容比较丰富、广泛,如对某一社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对某一行业基本情况的调查等。②专题性调查,内容比较专一、集中,如工业调查、农业调查、婚姻调查、独生子女调查、生活质量调查等。
3、按调查目的分类:①应用性调查,是指为解决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如农民负担调查、劳务市场调查、社会治安问题调查等。②学术性调查,是指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的学术调查,如社会分层调查、城镇化调查等。
4、按调查方式分类:①直接调查,是指调查者直接与被调查者接触而进行的调查,如实地观察、口头访问、试验调查等。②间接调查,是指通过某种中介,间接向被调查者进行的调查,如通信调查、调查、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
5、.按调查地域分类:①地区性调查(如东、中、西部地区,以及省、地、县、乡、村等不同等级、规模的地区)、全国性调查、国际性调查。②农村调查、小城镇调查、大中城市调查。③山区调查、平原调查、湖区调查。④农业区域调查、牧业区域调查等。
6、按调查时间分类:①一次性调查,是指只进行一次的调查。如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调查,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不再调查了。②经常性调查,包括周期性调查、阶段性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周期性调查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的定期调查,阶段性调查则是以事物发展阶段为依据的连续调查,而不定期调查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的无固定期限的连续调查)。③追踪调查,是指在不同时期对同一调查对象进行的连续调查。包括周期性追踪调查和不定期追踪调查。
三、社会调查应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完成一项社会调查,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内容图示如下: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阶段
撰写调查报告
评估和总结调查工作
文献法、问卷法
观察法、访问法
实验法、集体访谈法等
采用各种方法
搜集调查资料
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
思维加工
调查阶段
准备阶段
研究阶段
总结阶段
选择调查课题
进行初步探索
提出研究假设
设计调查方案
组建调查队伍
调查方案
四、为什么说选择和确立一个好的课题对社会调查的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
社会调查准备阶段的首要工作是选择调查课题。所谓调查课题,就是社会调查所要说明或解决的社会问题。选择调查课题,是社会调查工作中最重要的决策,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
1、选择调查课题,是决定社会调查总方向、总水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社会调查目的的集中体现,而且是调查者的指导思想、社会见解和学识水平的具体反映。
2、选择调查课题,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方案设计,制约着社会调查的全部过程。选择的调查课题不同,调查的内容、方法、对象和范围就不相同。
3、选择调查课题,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成败和调查成果的社会价值。一个正确的选题,使保证社会调查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一个错误的选题,不管调查方案设计得如何周密,调查工作进行得如何认真,都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调查的失败。一个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重大调查课题,如果调查取得成功,其调查成果就可能产生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一个陈旧的或脱离实际的调查课题,不管调查工作花费了多大精力,调查资料如何翔实、完整,数据分析如何系统、精确,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社会效应。
五、如何才能选择一个好的社会调查课题呢?
一般来说,正确选择调查课题,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重要性原则,即要求课题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指一项课题所具有的用途或用处。我们所选择的任何一个社会调查课题,首先必须具有某种意义或价值,即首先必须是“值得去做”的。这种意义或价值,既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或者是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兼而有之的。在选择和确定某一社会调查课题时,应先问问自己:做这项社会调查有没有用处?有什么用处?有多大的用处?无论是在提高人们对社会现象、社会过程、社会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是在促进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管理、提出社会政策方面,越有用处的课题越是好课题;用处越多的课题越是好课题,用处越大的课题越是好课题,因而也是越值得去做的课题。
2、创造性原则,即要求调查课题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如果选择的调查课题,只是简单地重复别人早已做过的调查,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进行社会调查的意义。当然,对创造性原则应做广泛理解,有的是别人从未做过的开创性课题,有的是外国、外地做过调查而本国、本地尚未调查过的移植性课题,有的是过去做过调查而现在尚未调查过的追踪性,有的是从新角度、新侧面去研究老问题的扩展性课题等等。总之,只有包含一定创新性或独特性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正确的选题。
3、可行性原则,即选择课题时,要考虑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该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研究者在现有的主、客观条件下去从事这项研究行不行得通。就主观条件而言,选择的调查课题必须与调查者的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研究经验、组织能力、操作技术、时间和精力等条件相适应;就客观条件而言,选择的调查课题需考虑调查经费、文献资料获取途径、被调查者的回答能力和合作意愿等因素。
4、合适性原则,即所选择的调查课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这种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研究者对该调查课题的兴趣、研究者与调查课题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熟悉程度、研究者与所调查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程度,及研究者所具有的各种资源、条件与该课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等。合适性与可行性不同,可行性所解决的是,研究的“可能性”问题,而合适性所涉及的则是“最佳性”问题。具有可行性的课题也许会有很多,但对于某个具体的研究者来说,最适合他的问题则往往只有少数。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者应该首先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六、如何设计社会调查方案?
科学设计调查方案是保证社会调查取得成功的关键步骤。所谓设计调查方案,就是对整个调查研究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具体而言,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
1、说明选择的调查课题及其目的和意义;
2、陈述理论假设(需要有理论假设的调查,应陈述理论假设)
3、说明调查范围、调查对象;
4、说明调查内容,从哪几个角度,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查;
5、说明资料收集方法及分析方法;
6、说明调查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说明时间进度,经费安排。
七、如何选择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有各种方法,或者由调查人员直接访问、观察、记录,或者发给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填写,或者由调查人员施行测验,或者查阅档案文件及统计资料(文献调查)等。
下面是常用的几种社会调查方法:
1、文献调查法:就是调查者通过查阅有关期刊、报纸、档案文件及统计资料等相关文献,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其优点是:调查面广;比较准确可靠;方便、自由、安全;省时、省钱、效率高等。缺点是: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与客观真实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文献永远落后于现实;有些文献资料难以搜集齐全。
2、访问调查法:也称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方法又可分为面访访问、访问、邮寄访问等。其优点是:可以深入探讨各类社会问题;灵活性强;适用于各种调查对象。缺点是:客观性和真实性不足,访问的结果需要进一步查证核实;有些问题不能或不宜当面询问;费人力、费财力、费时间。
3、集体访谈法:即开调查会,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其优点是:开会人多,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彼此验证。不足之处是易受人事方面的影响,有时会知而不言,言而不尽。
4、问卷调查法:它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得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问卷法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调查面广、信息量大、真实性强等特点。特别是无记名问卷,调查对象消除了心理方面的顾虑和障碍,可得到真实客观的材料。它的最大缺点是缺乏生动性、具体性和弹性,难以做生动的定性研究。
5、实地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的方法。其优点是:直观性和可靠性;简便易行、可随时随地进行。缺点是:表棉性和偶然性。
6、实验调查法:就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实验假设、通过改变某些实验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调查方法。其最大优点是实践性,最大的缺点是实验对象和实验时间的选择难以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八、调查问卷的结构和内容是怎样的?
调查问卷是社会调查中搜集资料最常用的一种工具。完整的调查问卷结构包括以下内容:
1、封面信(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要求语言简明、中肯,篇幅宜小不宜大,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2、指导语。即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指导语出现的地方一种可以在封面信中用一两句话说明;另一种集中在封面信之后,并标有“填表说明”的标题,其作用是对填表的方法、要求、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3、问题与答案。问题的形式主要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封闭式问题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设置问题时,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包括语言要尽量简单;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不要直接问敏感性问题。问题的数量不宜太多,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30分钟。在问题顺序的设置上就注意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难答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被调查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他们感到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一般先问行为方面的,再问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个人背景资料,一般放在结尾,但有时也可以放在开头。若有开放式问题,则应放在问卷的最后面。
4、编码及其他资料。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的问卷中,为了将被调查者的回答转换成数字,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定量分析,需要对回答结果进行编码,即赋予每一个问题及其答案一个数字作为它的代码。编码有预编码和后编码两种。预编码:在问卷设计的同时就设计好,除了给每个问题和答案分派数字以外,还会为调查后的资料转换和数据录入作一定的准备。后编码等调查资料收集完成后再进行编码。在实际调查中,研究者大多采用预编码。
九、什么是社会调查报告?它有哪几种类型?
调查报告又称调查研究报告,应该说后者是它更准确的名称。因为它不仅是调查的产物,更是研究的产物。调查报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况,并通过对调查所得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见解。因此调查报告是根据某一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对某一事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后,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系统地、如实地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调查报告体裁。
从内容性质分,社会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
1、专题型调查报告。专题型调查报告,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3、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它可以供人们了解某一事物或问题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
6、现实情况型调查报告。它是以正在发生、发展的一些现实生活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和认识某些事物和问题的客观现实情况,以作为其它认识活动的依据或参考。
有些调查报告可以是以上几种类型的结合形式。
十、社会调查报告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调查报告首要的、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彻底抛弃假大空的虚伪作风,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写出真实可靠,对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2、针对性。这是调查报告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这是由具有很强的工作针对性所决定的。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4、系统性。调查报告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摆出结论,而疏漏交待事实过程和必须的环节。因为这样的疏忽势必造成不严密、根据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调查报告的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总的来说,调查报告就是论证系统,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具有强烈的说服力,从而使之成为科学决策的可靠资料。
十一、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应按怎样的步骤进行?
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要经过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主题。主题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对调查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般情况下,调查报告的主题就是该项调查的主题。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使得调查报告的主题不能与调查的主题统一起来。如,当一项调查的内容很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一份调查报告难以容纳全部内容时,就需要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形成调查报告,并确立相应的调查报告主题。另外,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
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首先,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其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总之,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
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查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调查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调查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逼进,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清晰。
调查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社会调查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5、修改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
十二、社会调查报告应具有怎样的结构?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另外还有一种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简介式导语,即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概括式导语,即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