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西饮食文化对比
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
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
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
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
“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存的需要。
食以味为先——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
“色、香、味、形、器”俱全的讲究。
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但是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中国菜的特征
1、讲究选料
2、讲究切配
3、讲究火候
4、讲究调味
5、讲究器皿
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天下奇。
西方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
●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
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
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
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
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
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
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
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
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
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中国:
西方:
“吃味”
——
用料随意
素菜为主
“硬菜”
——
大块肉、整块鸡
中国人:
身材瘦小、肩窄腿短、
肤质细腻,植物性格
西方人:
高个、长腿、宽肩、肌肉发达,动物性格
饮食对象
另外,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莱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热菜凉了,就少了许多味,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