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docx

上传人:凹凸漫 2022/12/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 】是由【凹凸漫】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散文:我们为什么不喜欢微信群
终于自由了!
某日,微信发布了一个新特性:退出微信群不再有“xx退出了群聊〞这样的提示。散文得知以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说“无提示退群是微信春节送给我的一份大礼啊!〞结果下面n多人点赞,纷纷表示这个改良相当的好……
微信群刚出来的时候,着实红火了一阵子。我还记得2008年四季度的时候,第一批微信群出现了,当时有两个群我都比拟喜欢:一个是只有几十人的新媒体主编群,当时国内主流一线互联网科技圈媒体的主编都在里面;还有一个是nypm群,有500人之大,会聚了中国互联网圈子里的许多活泼分子。后来,我自己也建立了一个“网商天下〞群,把我多年认识的电商行业大佬们都拉进来了,外面有不少人托关系找我要求参加这个群。
当年的微信群真是很热闹的,干货多,话题好,互动的人非常踊跃,群主对群的管理也比拟严格,如果有人发广告、灌水,一次警告,两次直接踢掉。
不过这美好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渐渐的群多起来了,我也经常莫名其妙地就被拉进某个群里去了。
以前参加某个群,群主一般都会郑重其事地介绍一下,告诉大家来的这位什么来头,然后群里的兄弟们还会热情洋溢地欢送一下。
后来呢,拉进去也就拉进去了,别人不知道你是谁,你也不知道其他人都是干什么的,更有趣的是,有时候你连拉你进去的人都不认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批评微信群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朋友们在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也普遍表示不胜其扰。
天真的孩子可能要问了:“既然不喜欢,那为什么不退群呢?〞
退群?说得轻巧,可是你一退群,所有人都能看到“许维已退出群聊〞,你这不是驳人面子吗?在中国,你懂的。
所以,听到微信可以无提示退群的那一刻,我真是发自心底里的快乐:终于自由了!
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退完了那20多个群以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微信群呢?
琢磨的结果是:因为用户需求和产品功能发生了错位。用人话讲就是:微信群这个功能没问题,但是我们用错了地方。
古往今来,无论信息技术如何演进,信息传播的模型只有两个:“管道式〞和“广场式〞。
管道式传播包括交谈、开会、写信、、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即时通信〕等,它们的共性特点是:
:信息有明确的接收人,不是无目的的乱发。
:除了发信人和接收人以外,其他人对信息不可见。
:发信人和接收人的身份可互换,双方都是发信人,也都是接收人。
:发信人期待获得接收人的反应。
:参与人数较少。
广场式传播包括演讲、群众媒体〔纸媒、播送、电视〕、bbs论坛、微博、朋友圈等,它们的共性特点是:
:信息没有明确的接收人〔虽然群众媒体在面向广告主推销的时候都号称自己是“精准传播〞〕。
:除了明确禁止的人以外,其他人对信息都可见。
***:有明确的“媒介〞“受众〞身份辨别,二者角色不可互换。
:发信人对接收人反应的预期较弱。
:参与人数可以非常多。
很显然,管道式传播和广场式传播是一对矛盾体,虽然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已经能够让二者“融合〞起来〔比方说广场式传播也可以有反应回路〕,但是它们基本性的矛盾还在那里。
微信群本质上是管道式传播的一种变体,当群成员数量比拟少的时候〔比方个位数〕,它具有封闭式传播的所有特点,因此我们会用它来进行在线交流、工作协作。我们并不讨厌这种小范围的微信群,相反我们还认为它很有价值。
可是我们讨厌那种几十人、上百人甚至几百人的微信群:它们虽然看起来像是一间密室,但却毫无私密可言;它们的每条信息都提示我去阅读,却和我完全无关;它们每天产生海量的信息,却没有任何价值;它本来应该是一根管道,却被撑成了一个广场。
昨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天哪,这不就是我大学时候幻想拥有的那种书店吗?感动到哭了〞。
当我把它发到朋友圈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我想发就发了。可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它发到某一个微信群当中,因为那会让人感觉很二,我为什么要通知群里所有人我喜欢某家书店呢?人家为什么非要看我这条消息呢?
这就是封闭式传播和广场式传播的基本性不同:管道式传播是带有强迫性的,当你收到消息以后你必须要去阅读它,因为你天然的认为它和你有关系;而广场式沟通那么没有强迫性,受众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所以你不必担忧打搅到他们。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微信百人群背后的“用户需求〞到底是什么?
我觉得答案挺简单的,就是社交。大家都想认识更多的人,都想让自己变得更有名气,于是就加群、拉群,希望通过这条路径来拓展人脉。可是这个需求和微信群本来应该对应的用户需求偏离了,微信群本来解决的是少局部人的沟通和协作问题,现在却被拿去用作社交工具,不被玩儿坏才怪呢。
其实要解决社交需求的话,阿里来往的“扎堆〞是一种更好的解决计划,它也是群,可它采用了微博这种广场式传播的产品形态,而不是聊天这种管道式传播的形态,它可能更适合圈子社交这个需求。
不过很无奈,微信太强大了,基本没给来往验证答案的时机,所以这也就只能是我个人的一种猜想了。
虽然说了很多微信群的不好,可是微信群其实挺冤的。作为小范围的沟通协作工具,它非常好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多人信息共享的需求。从微信产品运营的角度来讲,微信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微信起到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它发明出来一个让用户去邀请用户的需求,延展了产品的外部性。
但事情总是在变化的,在用户基数较少时候适宜的策略,当用户基数扩大之后可能就会不适宜,负面的效应也会暴露出来。现在微信团队看到了微信群对用户体验造成的损伤,然后用“取消退群提示〞这个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巧妙地解决了问题,这真的是一种智慧。
微信群本来解决的是少局部人的沟通和协作问题,现在却被拿去用作社交工具,不被玩儿坏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