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doc

上传人:彩凤w 2022/12/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 】是由【彩凤w】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冷思考
彭一峰[摘要]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本文以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梯度转移正面、负面影响、简单地域转移、转移利益无法均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泛珠三角产业转移反梯度推移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梯度推移理论认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处于高梯度的产业会自发地向处于较低梯度上的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于资本的逐利性,企业会自发地选择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而这种转移必将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这一理论正由泛珠三角地区的9省2区奋力实践。2003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率先提出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改革前沿阵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区位优势和国家政策倾斜,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却在不久之后开始步入资源约束、市场饱和与成本增长的困境,随着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进入调整与升级阶段,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面临向中西部的泛珠三角地区转移的压力。相反,地处广东周边的泛珠三角地区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巨大的市场,而同时缺少资金和技术。各自的需求使得“泛珠三角”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得到热力追捧。4年来,泛珠三角一年一度的珠洽会已经成为区域内各省区招商引资的一个平台。有数据显示,四届珠洽会共签署合作项目13000多个,合同总金额逾15000亿元。然而,产业转移真的是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吗?笔者认为,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此时更需要理性而冷静的思考,对产业转移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
一、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
“双刃剑”
广东省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一份泛珠区域内地各省区经济对比报告称:广东已经开始向工业化成熟阶段迈进;福建在起飞阶段的后期;江西、湖南、四川、海南、广西还在起飞的前期;而贵州和云南则处于起飞准备阶段。九个省区存在四个不同的梯度,似乎正符合梯转移理论中产业转移的完美格局。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梯度转移是一把“双刃剑”。第一,尽管梯度转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珠三角地区发展起步阶段的那些大量高污染、高能耗、高耗材企业在当地已无法生存,而泛珠三角其他省区一般都地域广阔且资源相对丰富,发展资源开发型产业十分便利和直接,因此这些“三高”企业将随着产业转移以各种方式向其他省区寻求安身之处。第二,在梯度转移中,相对落后地区虽然能够吸引来自相对发达地区的资金和技术,但同时也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市场和资源,即“以市场、资源换技术”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已经有所表现。第三,相对落后地区在梯度转移中,承接的一直都是相对发达地区已经成熟甚至走向衰退的产业,久而久之便会走入跟随型的产业发展路径,永远慢人一步,这对相对落后地区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例如,湖南曾经希望通过广东和上海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相反,自己的一些优势资源反而被对方吸收。

相对泛珠三角的发达地区而言,相对落后地区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上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低成本是自然形成的。也正是由于这种自然形成的低成本优势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必要的梯度与前提。与此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对行政官员政绩的考核仍然主要是以经济增长指标来衡量,而且官员任期都比较短,导致相当一部分行政官员追求短期效益,注重一些表面的招商引资的数据与指标。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很多地方政府竞相出台各类优惠政策以吸引产业移入。如此低成本与优惠政策的双重优势催生了一批“候鸟企业”,这些企业致力于追逐自然形成的低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从不断的单纯的地区转移中收获巨大利益,进而逐渐丧失技术创新的动力与能力。
(合作地方保护主义,利益如何均衡(泛珠江、泛珠三)
当广东省率先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概念时,其他各省、区都非常清楚广东的困境和用意,也都希望自己能够从珠三角地区扩大经济腹地、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获得相应利益,这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最大利益动机所在。但泛珠三角各省区中,除了广东、澳门、香港的经济表现较好之外,其他省份都差强人意,普遍工业化水平较低,相互之间产业替代性往往更多于互补性。在面对广东、香港、澳门的产业移出和资金流出时,其他省份之间往往是竞争大于合作。如果泛珠三角间产业转移仅以市场规律来进行调节,那么云南、贵州等相对落后地区显然无法从合作中获得利益,这必然会打击其参与的积极性,出现“同床异梦”、“貌合神离”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转移效果”
贸易集团的建立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可能会带来两种效果,一种是贸易创造效果,一种是贸易转移效果。其中贸易创造效果是指一体化组织内部由于把原来生产高成本产品的资源转向生产成本低的产品而利益,而贸易转移效果是指原来从组织外部进口成本低的产品改为从组织内部进口成本较高的产品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前者是一种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积极影响,后者则是具有排他、阻隔效应的消极影响。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内部的产业转移在带来“创造效果”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转移效果”。哪个效果更大,现在还难以推断。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始终在行政区划的框架内进行,各省区在地方分散主义的体制格局中相互展开激烈竞争,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造成大量低水平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泛珠三角地区内部产业转移的推进固然会在某种程度上打破区域内各省区之间的市场壁垒,但它究竟是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还是“从一种旧的小板块分割走向了一种新的大板块分割”,仍然不得而知。
二、推动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

据上所述,产业的梯度转移中,相对落后地区往往扮演着被动跟随的角色,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这些地区不能守株待兔,坐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相对落后地区一方面应尽量发挥梯度转移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从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探寻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道路,而反梯度推进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一个选择。
反梯度推进理论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它基于梯度推进理论,又突破了梯度推进理论,其核心论点是,在一些有条件的欠发达地区,其生产力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按现有生产力水平进行转移和推进,一是其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不一定按常规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顺序推移,工业发展也不一定是按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或者由劳动密集到资金密集再到技术密集的顺序推移;二是引进先进技术不一定是第一梯度地区、第二梯度地区“外溢”的技术,而是可以直接引进采用最新技术。
对于泛珠三角地区的相对落后省区来说,可以建立起工业化反梯度推移机制,即改变核心区工业化产业生命周期中成熟与衰老阶段的产品和技术向边缘区梯度转移的方式,结合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外部效应,实现多方向、跳跃式的产业发展路径。比如将高新技术产业直接转移,或将总部转移、将产业链整体搬迁,即研究开发、采购、生产与管理、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整体搬迁。再比如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资本,建立起资本推动、产业推动、技术推动和智力推动机制,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创新体系,对有自身优势且潜在市场又广阔的新兴产业和产品进行创新,使其快速成长为支柱产业,向高梯度地区推进,最终实现对传统工业化的跨越。以衡阳为例,它作为湖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其中一批制造、医药等方面的企业,其产品已进入国家产品目录或已获得国家批准文号。而且,这些企业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一定管理经验与技术的专门人才。在这些有利条件下,衡阳完全有可能通过反梯度推移机制,实现跨越化的发展,重新焕发新兴工业基地的光彩。

不论是产业移出地区,还是产业移入地区,在推动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时,都必须因地制宜选好本地主导产业,突出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饥不择食”,“遍地开花”,否则就会出现简单转移、重复建设、产业分散、项目落后等现象。
要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对自己的省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掌握具体省情、发掘特色产业,根据自己要素禀赋的实际情况,找准本地区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接口。第二,要大力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密切关注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建立产业发展的信息,对于那些国家鼓励、扶持、具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重点引入、重点发展,对于淘汰、落后的产业,即使它们能带来暂时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坚决抵制其移入。第三,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时要有合理的、科学的、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将产业布局与省内各地区的独特优势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体系,协调各省、各地区之间的发展。第四,要始终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那些高能源、高污染产业的转移应更加谨慎、合理,坚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移出地区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强行转移,移入地区更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环境为代价盲目引进。
、产业配套催生有效的产业转移
那些仅为追逐优惠政策而产生的简单产业转移无法给移入地区带来真正有效的产业升级,而且一旦优惠政策出现调整,这些“候鸟企业”就会离开以寻求更优惠的政策。因此移入地区必须主动以完善的产业发展机制与环境来促进移入产业扎根本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配套有利于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降低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提升区域品牌。具体做法可以是:第一,采用产业集群招商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从项目转移到产业集群的转变。第二,要主动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企业的投资往往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的投资,形成以点带面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第三,着力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发达的优势产业背后必定有完善的配套体系支撑。这里的产业配套不仅包括产业领域内生产技术环节的联系,而且还涵盖了为本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诸要素的供给,包括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策环境、中介服务等等。全方位的产业配套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产业转移带来的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带来生产和投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部分群体的相对福利,但整体福利水平是提高的。产业转移也会因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而导致收益不等。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市场容量大的地区收益要高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容量小的地区。即使在双赢的格局中,各自获得的利益也是不相同的,有的大,有的小。例如泛珠三角地区的相对落后省区大多为相对发达省区的原材料产地,接受的产业转移大多为发达省区淘汰的产业,相对落后省区要承受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重等方面高昂的代价。如果没有一定的补偿机制,这样的合作是难以持久的,产业转移也会受到阻碍。针对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转移过程中利益不均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适当利益补偿机制,对获利较少、利益流失或呈负数的地方给予适当补偿,这样才能调动各省区积极参与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共同升级的积极性。
冷静对待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探寻解决办法,才会使产业结构升级的脚步更加坚实有力。
参考文献:
[1]乐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对泛珠三角经济区的***,2004(1):39~40
[2]蔡景庆:,2006(6):48~50
[3]胡乃武周端明: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7~12
[4]石茗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J].区域经济,2006(8):30~33
3149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