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5,99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7/8/29 文件大小:5.8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文献虽多,但直接论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或内涵的文献却很少。目前,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张敦富,覃成林,2001)。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追求区域间的相对平衡和动态协调的发展过程,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和谐(张可云, 2007)。
第二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同区域基于自身要素禀赋的特点,确定不同要素约束条件下的开发模式,形成合理的分工,同时在政府的调控下,保持区域之间的发展条件、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和谐状态下的发展状态(郝寿义, 2007)。
第三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彭荣胜, 2007)。
第四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指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
程中,既要保持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转和适度增长,又要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区域间的经济差异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达到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高志刚,2003)。
第五种观点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区域经济整体的高效增长,又能促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使地区间的发展差距稳定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各区域协调互动、共同发展的一种区域发展战略(陈秀山,2006)。
图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
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逊根据世界24个国家的数据,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理论。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间差距将会扩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间不平衡将趋于稳定;当达到成熟阶段,区域间发展差异则渐趋缩小,即倾向均衡发展。
图1 威廉姆逊的倒“U”假说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
(1)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以区域市场一体化代替
用价格相对方差测量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程度
采用基尼系数衡量

(3)区域经济发展速度
图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数学模型:
M = { EI • ED′• EV }1/3
式中,M为协调度,EI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ED′为ED(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程度)的逆指标;EV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
区域经济协调评价标准:
协调度标准
0-
-
-
-
-
-
-
协调度评价
不协调
比较不协调
弱协调
初级协调
中级协调
良好协调
高级协调
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造就了带动国民经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