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最长情的告白.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长情的告白.doc

上传人:jiaxidong_02 2017/8/30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长情的告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最长情的告白
“你我有缘,忘不了,你择婿不嫌貌丑,不计贫寒。母亲亲自做媒,说是‘要人不要钱’。结婚那天,更显寒酸,没有鞭炮,没有酒宴……”
2015年11月下旬,河南郑州八旬老人侯立新为老伴写的一封情书走红网络。老人用工笔小楷写下的545字情书,堪称对老伴的最长情告白,让他的儿女们读得泪流满面。而这封数百字的手写情书也涵盖了一对恩爱老人半个世纪的人生经历――
岳母做媒择佳婿
侯立新今年80岁,与老伴刘爱莲牵手走过54载光阴,老两口恩爱和美,甜蜜如初,能有如此美妙的姻缘,他们要共同感谢一个人,这个人正是刘爱莲的妈妈,侯立新的岳母。
侯立新1936年出生于河南孟州,3岁那年,父亲病逝,12岁那年,母亲因病离开人世。侯立新是跟着姥姥长大的,姥姥是个小脚女人,一个人种着4亩地。受尽贫寒之苦的侯立新学习格外努力、刻苦,后来考上了中专,毕业后分到了郑州市北下街办事处,刘爱莲的妈妈也在这里工作。
那时候青年男女结婚早,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结婚,并有了孩子,侯立新却从不敢想成家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工资低,家里穷,人又长得黑,没有姑娘会看上他。因此,他把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他工作努力,人勤快、踏实,对年长的员工尊敬有加。这样的表现,打动了时任居委会主任的刘爱莲的妈妈。
当时,刘爱莲20岁出头,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介绍的对象大都是军官,最不济的也是家在郑州、家境殷实的年轻人。
刘爱莲的妈妈不是那种嫌贫爱富的人,她最重中的是未来女婿的品质,于是,她把女儿介绍给了侯立新。
亲友们见过侯立新以后,对刘母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说,当爹妈的都想为女儿找个条件好的女婿,你倒好,把女儿介绍给一个外地的穷小子,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再说,你家爱莲白白净净的,那个姓侯的小伙子脸黑得像包公。
刘母不以为然地说:“脸黑不要紧,心好就行;穷也不怕,将来总有富的时候。穷富不管,只要对俺女儿好就行。”
有了母亲的首肯和支持,刘爱莲渐渐喜欢上了忠厚老实的侯立新。1962年国庆节,一对有情人结了婚。没有新房,没有婚宴,甚至连鞭炮都没放,他们只买了几包喜糖给同事们发了发,就算结了婚。更让人咋舌的是,这对新人的全部家当只有两床旧铺盖,而婚床竟是一张单位淘汰的乒乓球案。
患难与共苦也甜
婚后,侯立新和刘爱莲的两儿一女相继出世,家里多了三张嘴,经济支出陡然增多。刘爱莲师范出身,是个教师,她和丈夫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80块钱。这些钱要养活三个孩子,照顾两位老人,时常捉襟见肘。
生活中,刘爱莲处处勤俭持家。然而,两人工资就那么多,“节流”省钱的余地不大,只有靠“开源”来增加收入。工作之余,刘爱莲养过免子,也养过母鸡。免子养大了宰掉给孩子增加营养,母鸡下了蛋卖掉,换来的钱再买些别的。
两人月工资不到80元的日子一过就是17年,在刘爱莲的精打细算中,家里的日子平静而温馨,儿女们一个个出落成人。随着孩子们陆续参加工作,侯立新夫妇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住房宽敞,家电齐全,鸡鸭鱼肉不断。
岁月流转,当年给自己和妻子牵线的岳母年龄渐大,侯立新对老人照料得无微不至。亲儿子没做的,他都做到了。岳母一直跟随侯立新夫妇生活,冬天家里没暖气,睡觉前,侯立新总是为岳母铺好床,插好电热毯,天天如此。饮食上,侯立新总是尽着老人的胃口来,一天三顿不重样。岳母爱看戏,侯立新双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