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意识流文学在中国.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意识流文学在中国.doc

上传人:夸客客 2022/1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意识流文学在中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意识流文学在中国 】是由【夸客客】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意识流文学在中国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意识流文学在中国
李文生摘要: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创作思潮的影响。意识流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有轨可寻的,可以说,它的输入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接轨。
关键词:意识流中国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26-02
一、
在现代文学流派中,意识流写作手法配合浪漫主义的因素,强烈地抒发自我感受,同时,又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通过内心活动来揭露西方的“文明”,故又被称为“心理现实主义”。
意识流的内涵是真实地描绘出意识的流动,因此,要求作家“渗入”人物内心,随着人物意识错综复杂的流动来表现人物,反映生活。它主要有下列特点:
主观性。表现论大师克罗齐认为艺术是直觉活动,而直觉又和表现一致,再现了心灵、***、感情和人格的各种境界。从此出发,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家们都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反映对象,尤其是擅长于写人物的下意识活动。
自然性。意识流手法在展现人物内心时,不需要作者进行任何过渡和铺垫,而是让人物自己随着自身性格的逻辑发展,自由地展开思维活动表现意识的自然流动。正如詹姆斯描述的那样:“意识从来也不分成小块地来表现自己的本身,像‘链’或‘系’这种表达方式无法描绘意识的本来面目。意识里什么也没有,可能联系着的东西就是流。因此,用‘河’或‘流’作比喻来描绘意识,比什么都自然。”
跳跃性。由于要表现意识的自然性,那么情节就不可能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发展,往往是前后颠倒,富于变化,看起来十分复杂,可是恰恰表现了感情在意识中的特点。
意识流的上述特点使得它在与传统写作手法的对比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很快风靡全球,并在上世纪20年代迅速传到中国,影响了当时一大批主流作家。
二、
无论任何人,若要普查意识流对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鲁迅。
正如上世纪20年代沈雁冰(茅盾)对鲁迅小说有这样一个评价:“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一个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①
是的,鲁迅向来是中国文坛改革创新的主将,“洋为中用”的先锋。他自始至终以他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了他的文学口号:“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狂人日记》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拿来主义”的光辉典范。鲁迅在曾经回忆说:“大约所信仰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那么,这“一点医学上的知识”很明显是精神病学。因为与文学联系最紧密的医学当数精神学学科。学医学专业的鲁迅对当时轰动一时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决不会置若罔闻。鲁迅曾说,《狂人日记》的特点是“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这“格式的特别”到底指什么呢?
当我们运用意识流理论去衡量《狂人日记》的时候,就会发现,《狂人日记》是一篇运用意识流方法进行创作的小说。首先,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着力于对狂人心理的解剖,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直接而真实地揭示其内心的意识活动。没有肖像和外景描写,也没有受时空限制、合乎逻辑的事件。展示的只是狂人的意识的流动――幻觉、焦虑等等反常心理以及荒诞而奇异的思维跳动。还有,小说的叙事方式也是突兀多变的,呈现出一幅幅“蒙太奇”式的电影画面:猜疑、恐惧、妄想等。具有典型的潜意识特点。再加上“心理时间”的巧妙运用,使得小说的心理描写极具深度。虽然是一个短篇小说,但内含高度浓缩。鲁迅出色的意识流的方法在《狂人日记》中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它大大丰富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的内容。在中国,长期以来,人们对《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形象分析产生较大的分歧,但其中意识流的手法是显而易见的。
鲁迅在《故事新篇》序言里谈到创作于1922年的《不周山》是“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鲁迅在给朋友的两封信中,力赞法朗士的小说《泰绮思》写出了人“内心的苦痛有历史气慨”②。很明显,《泰绮思》是由于真实地写出了人的潜意识心理和二重人格,才得到鲁迅的首肯、褒扬的;鲁迅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人格体系,是持肯定态度的。由此可见,在《狂人日记》中,鲁迅运用意识流方法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
继鲁迅之后,中国有不少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尝试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创作,其中,创造社的部分作家走在前头。
“我那篇《残春》的着力点并不是注意在事实的进行,我是注意在心理的描写。我描写的心理是潜在意识的一种流动。――这是我的那篇小说的奢望。若拿描写事物的尺度去测量它,那的确是全无高潮的。若是对于精神分析学或梦的心理销有研究的人看来,它必定可以看出一种作意,可以说出另一番意见。”这是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对他的小说《残春》所说的话。他在《残春》这篇小说中对于梦境细致入微的刻画正是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又一大胆的实践。
成仿吾在评价郁达夫小说《沉沦》时说:“郁达夫的《沉沦》是新文学运动以来的第一部小说集。它不仅在出世的年月上是第一,他那种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就是一年后的今天,也还不能不说是第一③。”郁达夫的《沉沦》中的“他”时时感到孤独、苦闷、产生了性变态心理,他渴望爱情和追求***的满足而未果,使他时时处于煎熬难忍之中,于是在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潜意识的描写,比如他偷看女人洗澡的一刹那的心理波动。精准地刻画了重压之下寻求发泄,清醒之后充满自责的双重矛盾的立体人格心理。
四、
意识流方法进行创作在上世纪30年代又形成了一个高峰。它的代表人物就是施哲存和穆时英。他们被称为“新感觉派”。这一时期,作家们在运用意识流进行创作时,更多地关注表现方法的生搬硬套,所以,有时显得顾此失彼,作品的艺术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如施哲存的小说《石秀》,作者是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塑造人物的,在作者笔下,石秀几乎完全成了彻头彻尾的现代色情狂。这与《水浒》中的那个侠肝义胆的“拼命三郎”的形象大相径庭。
尽管如此,“新感觉派”在用意识流手法描写现代都市生活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刘讷欧的《都市风景线》中现代都市生活的快速节奏的意识流手法,心理分析方法;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中令人眼花燎乱的“蒙太奇”场面的交错使用,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意识流小说的上乘之作。他们在创作上的努力探索使得意识流小说“脱颖而出”,傲然形成一个成系统的独立文学流派。
五、
到上世纪80年代,在意识流创作方面最为成绩斐然的当数王蒙,他在鲁迅先生开创的中国新文学道路上迈出了大胆而可喜的一步。由于王蒙对意识流手法的大量借鉴与运用,使他的小说题材新颖、意境深远,使人耳目一新。比如,王蒙的小说《春之声》、《海之魂》、《夜的眼》等等大体上采用了相当于“全知叙述”的“意识流”手法,使用第三人称,作者本人介入控制,基本上使用作者自己的语言,以有节制的适可而止的“自由联想”为重要思维意识特征,人物的意识水平主要处于清醒的状态,间以少量朦胧、梦幻意识,联想中“形象思维”丰富,整篇作品也具有比较连贯的情节。
这些作品在风格上接近沃尔夫的“意识流”作品,文章内容剪裁合理,人物浮想联翩,暇思不绝,富有诗意。可以说,王蒙在创作上的不断探索创新使得他的作品在现代中国文坛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更可贵的是,他对意识流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语文风格的结合作了有益的尝试。因此,有人说,王蒙的作品是中国风的“新意识流”小说,以此来区别于西方的“意识流”作品,又未尝不可?
注释:
{1}雁冰.《读》,原载1923年10月8日,《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2}《鲁迅全集》第11卷,第594、597页
{3}《郁达夫研究资料》(下)第309页,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责编:若佳)
37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