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网络讨论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2,01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讨论报告.doc

上传人:HShess 2022/12/7 文件大小:1.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讨论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网络讨论报告 】是由【HShess】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网络讨论报告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网络讨论报告
《计算机网络》讨论课程报告
姓名:杨芳芳学号:2009018102
班级:092组别:1
组长:杨芳芳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讨论课老师:陈智罡
讨论主题:网络系统结构
日期时间:
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事,所以法律部门相当于网络层,法律部门请工程师部分帮助,所以工程师相当于数据链路层,工程师打电话给主管进行讨论,所以主管是物理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只有物理层之间可以直接交流,其他的都不能直接交流,而题目中双方的法律部门和总裁都互相经过了交流,所以本题不符合体系结构的模型。答案:不是
2.(1)协议分为哪几部分,在计算机网络中有100%可靠稳定的协议吗?试着举出日常生活中所到的常用协议,会出现哪些漏洞?
(2)如果你要和一个同学下午8点约在大门口见面,如下过程是否是一个协议?如果是这个协议能否达到预期目的?
甲:下午8点我们在大门口见面,好么?
乙:好的。
(3)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本题我们结合了三小题一起探讨,首先,协议分为语法,语义,同步三部分。计算机网络中没有100%可靠的协议,例子就是第二小题的例子,这是一个协议,但是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为如果有一方有急事,那么另一方就得无限期等下去了,而且也没讲清楚是哪个大门口,哪个下午。而服务与协议的区别在于:首先,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其次,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另外,并非在一个层内完成的全部功能都称之为服务。只有那些能够被高一层实体看得见的功能才能被称之为
“服务”。
3、当一个文件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的时候,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确认策略。在第一种策略中,该文件被分解成许多个分组。接收方会独立确认每一个分组,但是文件传输过程作为整体并没有被确认。在第二种策略中,这些分组并没有被单独地确认,但是当整个文件到达地时候,它会被确认。请讨论两种答案。
(1)第一个分割成一个一个传输,接收方要独立确认每一个分组,所以接收方的工作量大。(2)第二个以整体作为传输,如果有一点错误就要整体再传输一次,所以传输方工作量大。
当我们要进行选择时,必须结合传输方和接收方的工作量再进行比较。
5、(1)有些人愿意用“汽车在公路上跑”来比喻“比特在网络上传输”,认为宽带传输的好处就是传输更快,好比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可以跑得更快一样。
(2)带宽和宽带有什么区别?
答:(1)这是错误的,传输速度取决于介质。宽带传输是提高了发送数据的速度,在相同介质条件下,信号传输的速度是一样的。应该这样比方:以前5分钟发一辆车,现在1分钟发一辆车。快的是发送速度。宽带减少的是发送时延,不是传播时延。
(2)在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而宽带尚无定义,但有人认为只要接入速率超过56kb/s就是宽带。
6、(1)你是如何理解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
(2)你认为邮政系统是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的?为什么?
(3)你认为打电话是面向连接还是无连接的?为什么?
(1)我的理解:面向连接服务:在开始通信前必须通过通信网络建立连接,:(1)。只有在建立连接时发送的数据才包含相应的目的地址,待断开连接后,所传送的分组中不再包含目的的地址,仅包含连接标识。
无连接服务:在开始通信前两个需通信的计算机前无需事先建立连接,就可以发送帧。特点:(1)每个数据分组中必须包含目的地址。(2)不能防止分组的丢失,重复或失序等错误。(3)处理开销小,发送信息快,比较适合适合数据处理和传输。
(2)无连接,因为一开始可以不用建立连接也可以发送。
(3)面向连接,因为如果被呼叫的一方没有接起电话他们无法通信。
7、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给物理层做个比喻么?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屏蔽掉传输媒体的差别,使物理层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差异,这样就可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
物理层的特点: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传输单位为比特。
我们把物理层比喻为:通道。
8、传输媒体是物理层吗?传输媒体和物理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什么?
答:不是。传输媒体在物理层的下面,它不属于物理层。物理层不是指具体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物理层传输单位为比特。在传输媒体中传输的是信号,但传输媒体并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传输媒体不知道所传输的信号什么时候是1什么时候是0。但物理层由于规定了电气特性,因此能够识别所传送的比特流。下面的图说明了上述概念。
9、常见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传输媒体可分为:导向传输媒体和非导向传输媒体。
导向传输媒体:
(1)双绞线: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
(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
(3)光纤: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也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体积小,重量轻。
非导向传输媒体:
电磁波:微波波段频率很高,其频段范围也很宽,因此其通信信道的容量很大;微波传输质量较高;微波接力通信的可靠性较高;微波接力通信与相同容量和长度的电缆载波通信比较,建设投资少,见效快。
当然,微波接力通信也存在如下的一些缺点: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对大量的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10、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
(a)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b)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发送速率(b/s)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
(a):发送延迟=107/(100×1000)=100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
(b):发送延迟=103/(109)=10-6s=1us
传播延迟=1000×1000/(2×108)=5×10-3s=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