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760KB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

上传人:012luyin 2022/12/7 文件大小:9.5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 】是由【012luyin】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出血性疾病概述..课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出血性疾病概述
概述
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可自血管外流或渗出。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性反应使出血停止,这一过程即为止血
止血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并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
因先天性或遗传性及获得性因素:导致血管、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等止血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皮肤、粘膜出血
一、血管因素
血管收缩是对出血最早的生理性反应。
血管受损→局部血管通过神经反射及多种介质调控发生收缩→管腔变窄、破损→伤口缩小或闭合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在止血过程中有:①表达并释放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致血小板在损伤部位黏附和聚集;②表达并释放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③基底胶原暴露,激活因子Ⅻ(FⅫ),启动内源性凝血;④表达并释放凝血酶调节蛋白(TM),调节抗凝系统
正常止血机制
二、血小板因素
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作为受体,通过vWF的桥梁,血小板黏附于受损内皮下胶原纤维,形成血小板血栓,机械性修复受损血管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通过纤维蛋白原互相连接而致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释放反应:聚集后的血小板活化,分泌或释放一系列活性物质,如血栓烷A2(TXA2)、5-HT等
参与止血过程
正常止血机制
三、凝血因素
血管内皮损伤,启动外源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在磷脂等参与,经过一系列酶解反应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血栓填塞于血管损伤部位,停止出血
凝血过程中形成的凝血酶等还具有多种促进凝血及止血的重要作用。
正常止血机制
止血机制及各相关因素示意图
一、凝血因子:
Ⅰ、Ⅱ、Ⅲ、
Ⅳ(Ca2+)、Ⅴ、
Ⅶ、Ⅷ、Ⅸ、Ⅹ、
Ⅺ、Ⅻ、XⅢ、
PK、HMWK
凝血机制
二、凝血过程
2、凝血酶生成
血浆中无活性的凝血酶原在凝血活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凝血酶(蛋白分解活性极强)。凝血酶形成是凝血连锁反应中的关键
凝血酶的多种作用:
①反馈性加速凝血酶原向凝血酶的转变,作用远强于凝血活酶;
②诱导血小板的不可逆聚集,加速其活化及释放反应;
③激活FⅫ;
④激活FⅫI,加速稳定性纤维蛋白形成;
⑤激活纤溶酶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活性。
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过程示意图
经典凝血反应模式
新的凝血反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