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惜春文档 2022/1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该【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是由【惜春文档】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徐晓摘要: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工学交替”课程为例,阐述了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过程,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
0引言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表明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体现高等职业性、实践性与技术性特点的重要举措。实施校内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针对个别班级进行改革试点可以,但要在整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展校内“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还是有难度的,“‘工’做什么”和“‘学’怎么结合”是国内高职院校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及过程,结合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工学交替”课程进行阐述。
1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路研究
实施中要“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培养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创造一个真正的职业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思想,要“以模拟模具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氛围与情境,以冲压、注塑、压铸模具产品为项目载体,以项目案例手段,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以三维造型设计、模具装配、调试、修模核心技能训练为中心,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用性,以模具产品为项目载体”的总体思路,设计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过程,让学生在完成10个教学项目和10个学生自学项目的基础上,在第一实训楼每个小组完成2个工学结合项目,全面推行“工学交替”高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实施过程研究
,解决观念和认识阶段
观念问题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碍。开展“工学交替”新教学模式的完善阶段,要经过三个文件的认真学****解决好教师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考核评价新方案,探索课堂与实践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成立研究小组,将善教学、懂理论、会操作、勇于创新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研究小组中。同时,明确职责,科学定位;加大投入,营造科研氛围。②针对模具专业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对新教学模式开展情况的认识。③加强理论学****坚持自学与校本培训相结合,采用集中学****与分散学****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使教师们由原来的“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化。
,多层次专题研讨实践探索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冲压、注塑模具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完成模具专业班级的“工学交替”模式的课程正常教学任务,及时地总结成功经验,减少疏漏失误,发挥课堂教学与工厂操作主阵地的作用,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几十次的骨干教师和技师们的讨论,并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认证,达成了模具专业的校内“工学交替”项目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①基本学时:442学时。
②课程目标:通过冲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课程的学****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典型模具零件分析、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调整试模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初步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能力;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较快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岗位需要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③课程主要内容:以学****领域课程开发为总指导,通过对专业岗位(群)的工作分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课程针对毕业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与其他任务的关系)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达到的目标及应有的素质,构建了新的教学内容,内容涵盖模具钳工、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数控和电加工、典型模具的装配、试模、修模等,以项目案例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案例)
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课程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①教学设计思路:
将企业现实典型的项目案例转换为认知性项目案例进行教学,再由认知性项目案例来完成现实的项目,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通过实际冲压件的模具设计、制造项目的工作过程来完成课程主要认知性工作过程的讲授,与学院第一实训楼合作以实践教学与动手制作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达到会应的综合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
②教学内容设计:
③课程分工:
综合技能的安排,结合本院第一实训楼的设备现状,要求分工明确,两名老师担任三个班的指导任务,每个班分成8个小组,半天讲解教学型实际案例,半天指导学生加工生产型案例,围绕着模具加工的合格产品或出现的次品、废品及现场加工过程中的故障问题,不断地改进设计方案和纠正工艺方案。
④课程总体设计(192学时)
项目载体名称以及时间分配:冲压模模具设计,78学时(约7周);冲压模模具加工,78学时(约7周);冲压模模具装配,24学时(约2周);冲压模模具安装、调试及修模,12学时(约1周)。

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讲解演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使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模具专业所有的专业课程采用了“驾证式”的考核方案,即知识和能力同时进行考核,知识的考核采用试卷形式闭卷考核(教室);能力的考核以完成一套冲压模具的设计、制作为主(第一实训楼);同时,结合学生的学****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进行考核,成绩单上要体现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技能成绩。知识和技能同时及格时该门课程才能及格。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综合技能》两门课程在课题研究阶段实施模具工(高级工)考证的“驾证式”考核升华方案,实现“课证融合”:即结合我院机械行业技能鉴定点工作的开展,按照国家模具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模具工技能鉴定,技能鉴定包括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分别考核,分别通过。两部分考核成绩均达到高工模具工标准者即发给国家劳动部授权的模具工(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使技能鉴定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模具工技能鉴定标准与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相融合;不再另安排期末考试,将学生的模具工技能鉴定成绩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3结语
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学院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学院办学水平提高的良好策略。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了教师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适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推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下一步顶岗就业能力培养做好了铺垫。通过此类“工学交替”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对其他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2006]16号.
[2][2006]41号.
[3][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0(5):70-71.
[4]赖华清,[J].职教论坛,201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