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现场急救知识
8/31/2017
1
对伤员的初步判断、处置
外伤处置
急性中毒处置
烧伤处置
触电处置
中暑处置
放射事故应急处置
8/31/2017
2
外伤人员的处置(1)
 判断伤情:
是否有骨折?若有骨折,是开放型伤口,还是非开放型的?
是否有皮下淤血?
局部是否出现肢体畸形?
关节活动是否受到影响?
8/31/2017
3
外伤人员的处置(2)
及时、有效的急救:
如果是开放型伤口,医务人员到来前,要及时止血:有条件的,可用消毒后的纱布包扎;如果没有条件,可用干净的布对伤口进行包扎,然后迅速送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此类受伤,6~8小时是处理缝合伤口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能耽误。
如果摔伤的同时有异物刺入,切忌不要自行拔除,要保持异物与身体的相对固定,送医院进行处理。
如果没有出现开放型的伤口,也不要自行或让非医务人员揉、捏、掰、拉,应该等急救医生赶到或到医院后让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8/31/2017
4
现场处理:(一)一般处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应按骨折处理。首先抢救生命。闭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肤,损伤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应尽量消除显著的移位,然后用夹板固定。(二)创口包扎:若骨折端已戳出创口,并已污染,但未压迫血管神经时,不应立即复位,以免将污物带进创口深处。若在包扎创口时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创口内,须向负责医师说明,促其注意。(三)妥善固定:骨折急救处理时最重要的一项。急救固定的目的有:(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移动而更多地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2)骨折固定后即可止痛,有利于防止休克;(3)便于运输。(四)迅速运输治疗骨折的原则: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外伤人员的处置(3)
8/31/2017
5
外伤人员处置(4)
注意事项:
如果受伤现场没有其他人,一定要呼叫人员前来救治,切不可自己坚持,以免出现继发伤。正确的方法是:让受伤部位停止活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
有时自己感到受伤很轻,往往不去医院,这一点也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有些伤,自己的感觉并不是十分准确,正确方法是:即使感到伤不重,也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受伤初期如果出现肿胀,可以用冰块或冷水进行冷敷,只有到恢复期以后,方可热敷。
所有意外受伤,都不要自行在伤处涂抹有色的消毒剂(如碘酒等),否则会影响医生判断伤情。
8/31/2017
6
急性中毒人员的处置(1)
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后,立即疏散危险区人员,划定危险区,不得让外人随便进入;救护人员穿戴好防毒、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脱离污染区,转移到新鲜空气处。
救护人员到来之前,根据现场及患者情况初步分析、判断导致中毒的物质和原因,迅速指导救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简单急救处理,阻止毒物继续进入体内。
救援队员进入险区前,对自己所用的仪器要进行自检、互检,佩戴好呼吸器和一氧化碳报警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险区。
8/31/2017
7
经呼吸道吸入中毒(如:一氧化碳、苯、硫化氢、硫酸雾、二氧化硫、氨等):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状况,尤其是神志、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等。呼吸呈窒息状者,可针刺人中穴位。必要时组织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
急性中毒人员的处置(2)
8/31/2017
8
经皮肤吸收中毒:将患者立即移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迅速用清水洗净皮肤,粘稠的毒物则宜用大量肥皂水冲洗。遇水能发生反应的腐蚀性毒物,则先用干布或棉花抹去后,再用水冲洗。
局部灼伤:腐蚀性毒物如酸、碱等沾染皮肤及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强酸沾染皮肤、眼内者经水冲后,再用5%碳酸氢钠冲洗;强碱溅入眼内,经水冲洗后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连续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送眼科处理。
急性中毒人员的处置(2)
8/31/2017
9
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迅速卧倒后,慢慢的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后吸入性损伤。
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
烧伤人员的处置(1)
8/31/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