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福建(泉州)地理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 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福建多山,全省山地
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90%;这
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
盖,使得福建的森林
%,居
全国第一。
福建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
其源头主要在
西北的武夷山
脉,和闽中的
戴云山脉。
福建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伊斯兰教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福州、厦门曾被辟为全国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泉州曾是古代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江口的马尾港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和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泉州
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晋江东溪和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合,东注泉州湾。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是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着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逐渐增多。戴云山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横卧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呈阶梯式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动物、矿产资源。境内河川密布,晋江为福建省第三大河(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