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格式:ppt   大小:165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8/31 文件大小:1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 点 展 示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向定位
1. 此考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结合具体材料或单独或综合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2. 结合具体材料考查对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联系及其特征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①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重要提示】
;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但不可以创造联系。
【走出误区】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错) 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联系是无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也不意味着联系都是必然的,事物之间也存在偶然的联系。
,与人的活动无关。
(错)联系是客观的,人类不能创造联系也不能割断事物固有的联系,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错)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1. (2012·大纲全国卷)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联、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天津高考)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右图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感悟高考】
C
A
(2009·广东高考)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答案(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对点训练】
步步高P191
对点精练1—3
错题诊断1、2、3
核心考点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