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智慧城市研究.ppt

格式:ppt   大小:10,709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智慧城市研究.ppt

上传人:今晚不太方便 2017/9/1 文件大小:10.4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智慧城市研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本方案严格保密,只对代用名开放。
2011-9-21
智慧城市研究
2
3
4
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三步骤:对城市社会系统和智慧城市系统进行特征定义。城市社会系统的特征包括城市用地不断扩大、社会阶层日趋开放、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空间结构日益复杂、社会成员日益异质化、社会文化渐趋世俗化等;城市社会系统的问题包括经济问题、管理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基础设施问题、城市发展模式问题等。智慧城市系统的特征包括要素物联、系统协同、设施整合、动力创新等;智慧城市系统的要素包括空间体系的优化、支撑体系的智能化、产业发展的持续化、社会自组织能力的高度化等。第四步骤是在系统世界建构概念模型,根据广义的智慧城市的概念理解,研究构想了由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空间体系等五体系共同构成的智慧城市研究概念模型(图3)。
5
该概念模型同时展现了智慧城市的一种均衡状态。支撑体系与空间体系共同组成智慧城市的物理发展基础,分别以信息技术进步和空间品质优化的不断演进,构成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平台。社会活动体系与经济活动体系互为关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战略体系作为统领,实现各体系的动态均衡。智慧城市的
动态均衡强调战略体系的引领作用,通过战略体系不断平衡以公平为导向的社
会活动体系与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活动体系,使这两个体系在合理的区间内达
到相对的动态均衡。若这两个体系的动态运动超出了合理区间范围,则容易导
致社会、经济甚至更大层面的城市系统崩溃。
6
智慧城市研究的五个分体系交互关联,相应地要求多学科的知识交叉(图4),有必要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实现策略和措施的融合,共同构成智慧城市战略研究的总目标。其中,战略体系研究以管理科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纲领性、全局性的内容,包括智慧城市的战略分析、目标、定位等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实施模式、战略保障措施等。社会活动体系研究以社会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机制及其技术需求和空间需求,以及社会管理、公共管理的理念、制度、机制、方式和载体,探讨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建设问题。经济活动体系研究以经济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产业体系内涵及其技术需求和空间需求,以及各产业部类的发展策略,探讨经济活动的智慧发展问题。支撑体系研究以信息科学知识为核心,主要研究城市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和信息技术改变城市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等,同时对其他四个体系提出的技术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空间体系研究由城乡规划学牵头,主要研究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尺度层次的城乡空间体系优化策略,同时对其他四个体系提出的空间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依托空间规划的协同研究
以城乡规划学的空间规划能力为依托,整合多学科知识体系开展智慧城市的战略研究,既符合城乡规划学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提出了一条新的跨学科实效研究的路径。
在我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同层级的规划与空间尺度有着基本的对应关系,相应的研究思路可以分别从区域、城市、社区三种空间尺度的理论基础、概念模型、实证分析和规划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宏观尺度的区域研究关注在全球性的生产和服务系统中,以信息基础为支撑的城市社会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提升巨型城市区域的集合能效,以及城市区域空间集聚、扩散的网络化社会经济过程。中观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关注在技术高度发达的城市社会中,生产模式从工业时代的福特制转向后工业时代的柔性生产,实体经济也正让位于符号经济,城市内部出现了剧的经济空间重组,ICT 技术、巨型基础设施(高铁站、航空枢纽)的发展并深刻地
影响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微观尺度的城市社区研究关注信息社会下城市社区尺度的空间优化与社区建设,采用社会网络的方法,对居民的社会构成及空间分布、相关服务体系的建设、社区组织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评价,并结合社区空间品质的定性评价讨论智慧街区的综合建构策略,探讨自下而上的自组织发展。
7
8
9
10